齐梁诗坛与南北诗风之融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梁诗坛与南北诗风之融合

齐梁诗坛 与南北诗风之融合 齐梁新体诗与永明声律说 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齐代,周顒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创《四声切韵》(已佚),同时文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必须避免,称为“八病”。他们将“四声八病”运用于诗歌创作,务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声律与对偶的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萧赜的永明年间(483—493),故称永明体。这是古体诗向近体律诗演变过程中一次关键性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人。 关于永明体需要注意:(1)八病的规定过于苛细,当时人即不能完全遵守,故后世定型的律诗也并不完全避忌八病。(2)永明体还有一些写作上的特点,如篇幅的长短虽无明确规定,但通常在十句左右,由此发展下去,形成律诗以八句为一首定格。另外,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大都用对仗句,这也成为律诗的定式。 永明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积极意义:(1)因讲求诗歌韵律美,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滞重的弊病,转向清新流美畅达。(2)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容许肆意铺排,一味卖弄才华学问,故而明净、凝练的作品开始多起来,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体诗 从梁武帝普通(520—527)至陈代末年(589)近七十年中,以萧纲、徐摛、庾肩吾所提倡的宫体诗风开始兴起并逐渐占统治地位。魏徵《隋书·经籍志》云:“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房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大致说来,宫体诗具有以下特点: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踵事增华,要求更为精致;二、风格,由永明体的轻绮而变本加厉为秾丽l,下者则流入淫靡;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时期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凡是梁普通以后的诗符合以上特点的,都可以归入宫体诗的范围;而从另一方面说,历来被目为宫体诗人的作品也并不全是宫体诗。 对宫体诗,前人几乎是全盘否定和批判。我们认为:第一,在创作倾向上,宫体诗不值得肯定。陈祚明云“梁陈之弊,在舍意问辞,因辞觅态”(《采菽堂古诗选》卷二一),可谓一针见血。第二,在风格上,秾丽下掩盖着苍白,风格单一,如出一手。第三,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永明以来格律、声韵的探索成就并有所发展。七言诗的写作更为普遍,五言诗趋向短制,离五七绝定型不远。第四,在内容上,贫乏肤浅是其致命弱点。宫体诗写妇女,受过《子夜》、《读曲》的影响,然而缺乏民歌中的热烈真挚。宫体诗中的妇女不是爱情的对象,而是欣赏的对象,着眼处在貌、在态,而非在情,所以不管作者如何费尽心机、绘声绘色,总显得单薄猥琐,格调不高。 庾信及其诗歌创作成就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在今河南)人。其父庾肩吾是梁代著名宫廷诗人。庾信早年很受梁朝皇室信任,与徐陵俱为东宫官属,并称“徐庾”,是当时盛行的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侯景之乱时,他任建康令,兵败逃往江陵。梁元帝江陵即位后,派他出使西魏。出使期间,梁元帝为西魏所灭,庾信被迫羁留长安,历仕西魏、北周。尽管位居高官,心情非常痛苦,最终老死北方。 庾信前期之作存世不多,风格轻艳,不脱宫体之格。羁留北方后,相思之苦和亡国之恨,使其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歌境界豁然开阔,艺术上臻于精美,形成一种苍劲悲凉的独特风格。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一)。庾信后期诗作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深切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以及屈身从仕敌国的愧耻不安。其诗一方面把南朝诗歌艺术技巧带到北方,“造句能新,使事无迹”(沈德潜《说诗晬语》),声律更为谨严;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北方文化中的刚健浑朴之气,唾弃南朝诗歌的浮艳柔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 其辞赋、骈文成就也很高。《哀江南赋》、《枯树赋》、《小园赋》都是极受后人推崇的名篇。正如陈祚明所云,庾信是“运以杰气,敷为鸿文”(《采菽堂古诗选》卷三三),精工之中复饶清刚之气,成为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杰出作家。 沈约(441—513)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属浙江)人,他出身于世居江东的世族,但早年因遇家难而流寓孤贫,乃发愤向学,四十岁以前,在仕途上颇坎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