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鞭毛虫.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2章鞭毛虫

第42章 鞭毛虫 鞭毛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的动鞭纲,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有一根或多根鞭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此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育、范文、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a href=/word文档/a 毛。某些种类有阿米巴型,可有或无鞭毛,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营寄生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及组织内。以分裂法繁殖。有些种类尚可形成包囊。 寄生人体的鞭毛虫常见的有十余种,其中利什曼原虫、锥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及阴道毛滴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第一节 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属于动鞭纲(Zoomastigophorasida),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锥体亚目(Trypanosomatina),锥体科(Trypanasomatidae),利什曼属(Leishmania)。生活史有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及无鞭毛体(amastigote)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利什曼病。利什曼病广泛分布在亚、欧、非、拉美等洲的许多国家。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根据临床损害组织不同,利什曼病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①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在印度,患者皮肤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kala-azar),即黑热病,如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侵害内脏器官(如脾、肝、骨髓等)而致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常可致死。②粘膜皮肤利什曼病(mucocutaneous leishmaniasis, MCL),如巴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braziliensis )寄生于皮肤内引起皮肤病变,也可经淋巴或血液侵入鼻咽部粘膜内,可致粘膜病变。严重者鼻中隔、甚至喉和气管的软骨也有损伤。③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 CL),主要由热带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tropica )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exicana)所致。热带利什曼原虫又可分为两个独立的亚种,即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major)与热带利什曼原虫,两个亚种在形态上,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上各有特点。我国的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一、形态与生活史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形态与结构均无明显差别,在其生活史中有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两种不同的形态。 无鞭毛体通称利杜体(Leishman-Donovan body, LD body),寄生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虫体很小,卵圆形,大小为(2.9~5.7)μm×(1.8~4.0)μm。瑞氏染液染色后,原虫细胞质呈淡蓝或淡红色。内有一个较大而明显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kinetoplast)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图42-1)。易于与其他原虫相区别。在高倍镜下有时可见虫体前端从颗粒状的基体(basal body)发出一根丝体(rhizoplast)。基体靠近动基体,在光镜下难以区分。 图42-1 杜氏利什曼原虫 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成熟的虫体呈梭形或长梭形,前端有一根伸出体外的鞭毛,为虫体运动器官。虫体大小为(14.3~20)μm×(1.5~1.8)μm,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鞭毛即由此发出(图42-1)。活的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体外培养有时也可见到粗短形前鞭毛体和梭形前鞭毛体,这与不同的发育程度有关。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即白蛉和人(或其他哺乳动物),虫体在宿主体内营无性增殖,故通常把白蛉称为昆虫宿主,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称为哺乳动物宿主。 1.在白蛉体内发育雌性白蛉刺吸患者或受感染的动物宿主时,血液或皮肤内含无鞭毛体的单核/巨噬细胞被吸入胃内,经1天后,无鞭毛体发育为早期前鞭毛体。此时虫体呈卵圆形,鞭毛也开始伸出体外。2天后发育为粗短的前鞭毛体或梭形前鞭毛体,虫体形状从卵圆形逐渐变为宽梭形或长梭形,此时鞭毛亦由短变长。第3、4天出现大量成熟前鞭毛体,长11.3~15.9μm,有时可达20μm,活动力明显加强,并以纵二分裂法繁殖。同时,虫体逐渐向白蛉前胃、食道和咽部移动。一周后前鞭毛体大量聚集在口腔及喙,并对人和动物具有感染性。 2.在人体内发育 当含有感染性前鞭毛体的雌性白蛉叮刺人体吸血时,聚集在白蛉口腔和喙的前鞭毛体随其分泌的唾液进入人体的皮下组织。一部分前鞭毛体可被多形核白细胞吞噬

文档评论(0)

chenchen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