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历史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阳历史文化

德阳历史文化 德阳历史悠久,属巴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量多质优。有闻名海内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4A级风景名胜区古蜀国三星堆遗址;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孔庙;雄伟壮观的李冰陵,古代24孝之一“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以及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双忠祠、张任墓等为三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位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五绝四海”闻名的蓥华山风景名胜区;集成片原始森林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九顶山风景名胜区和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省级森林公园——云湖森林公园、剑南春森林公园、崴螺山景区;有东湖山公园、房湖公园和继光水库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人类智慧的结晶”的德阳石刻、旌湖等现代文化娱乐景区。德阳是名人汇聚地,有孝子安安、名臣秦宓、状元苏易简、农学家张师古、文学家李调元、“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和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等众多古今杰出人物。广汉“保保节”广汉“保保节”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拉保保”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古时,人们认为孩子成长要过很多“关”(如出天花,就是“豆麻关”),要遇很多的煞(如病痛、灾害),据说,给孩子拉个保保就能庇佑孩子过“关”躲“煞”、消灾祛病、健康成长。 正月十六,川西坝子的人们纷纷来到广汉房湖公园(唐代名相房琯开凿,园内有张献忠圣喻碑、清代孔庙等名胜),年青的父母提着盛有酒菜的竹篼,抱着小孩子在那里等待上天安排好的那们合适的保保的到来。如果小孩子望着哪位男子笑,或者孩子父母“相中”某位男子,而被相中者又愿意当保保,那就在古柏树下举行参拜仪式,干亲威就认定了。孩子父母拿出好酒菜来招待保保,请保保给干儿或干女取个名字。当然,保保得给干儿干女封个红包送点纪念品。此后,两家相互走动来往,成为亲威关系。绵竹年画节由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绵竹年画节”,每年1月至2月举行。绵竹市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自汉高祖六年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绵竹民间木版年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9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年画之乡”,1994年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1997年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四川绵竹在历史上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被誉为中国民间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一个浓缩时空的文化符号,影响到西南地区的文人画、戏剧、雕塑,甚至民风民俗。为重视这一文化传统,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绵竹年画节,组织盛大的迎春活动。“金鼓开道”、“喜报阳春”、“狮子起舞”、“社火平台”、“年画人物踩高跷”、“喜打春牛”等传统民俗活动热闹非凡。   2002年的年画节历时二十天,而2003年的年画节则历时一个月,以“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与民俗旅游”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达到了“发掘传统民俗资源,壮大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绵竹形象”的目的。期间,省内外客人络绎不绝,绵竹年画交易异常火爆。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三十多家媒体做子大量报道,唤起了更多人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绵竹出年画,展画迎嘉宾;绵竹产美酒,举杯邀朋友。绵竹年画已成为一张走向世界的名片。 川剧 【川剧】又称川戏。四川的代表性戏曲剧种。流布于四川和贵州、云南、湖北、台湾等省。分上坝、资阳河、川北河、下川东四条河道(地域流派)。成都是上坝派的中心。川剧历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间花部戏曲勃兴,继有柳子腔、皮黄腔入川,逐渐与四川语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间小调和秧歌相融合,衍化为川剧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及灯戏,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四川地方剧种。民国初,三庆会剧社汇集五腔剧目于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川剧拥有上千剧目,尤以喜剧著称。传统表演程式自成体系,常为其他戏曲剧种借鉴吸收。还有变脸、藏刀、踢慧眼等多种特技表演。1949年后,川剧艺术进一步发展,多次组团到全国各地及欧、亚数国演出,受到观众赞赏,被誉为天府之花。著名演员竞华、杨淑英、笑非、晓艇、蓝光临、刘芸、陈巧茹等,著名鼓师王官福等,均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木偶戏 【木偶戏】成都木偶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当时的木偶叫精木偶,长约0.3米,短小精干,操作方便。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班社有祥瑞班、瑞乐班、字均班、荣华班等,多在各种神会、庙会及茶馆、院坝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戏逐渐衰落。1949年后木偶戏得到重视,组建了专业的木偶皮影剧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木偶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已采用化工原料和纸型塑造。木偶的手签子在衣服之外,称为外支棒的杖头木偶,其代表剧目有传统戏《人间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现代戏有《老公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