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4课时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4课时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4课时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课时  (时间:分钟 满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原创题)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史观”是人们分析、认识、评论史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年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 B.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清朝覆灭 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解析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这是对三民主义的评论是史论故选D项。A、B两项是史料(史实)排除;C项是现代化史观排除。 答案 D (2013·温州模拟)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  )。 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反映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了故选A项。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A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  )。 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解析 从材料看孙中山反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主张实行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故排除B、C、D三项答案为A。 答案 A (2013·东北三校模拟)“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  )。 不愿少数满洲人专权 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不愿少数富人专利 D.不愿欧美列强统治 解析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社会革命对应的是民族革命对应的是政治革命对应的是社会革命体现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对应的是民族革命。 答案 C 年孙中山(  )。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 答案 A (2013·潍坊检测)孙中山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鉴于此他提出的主张是(  )。 驱除鞑虏 B.平均地权 创立民国 D.扶助农工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的认识。孙中山在观察到西方国家“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即贫富悬殊过大这一社会问题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主张实行民生主义进行社会革命其主要内容即为“平均地权”。 答案 B (2013·西城模拟)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解析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金银铜铁锡煤”说明是为了求富发展资本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要求故选C项。 答案 C (2013·烟台模拟)“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  )。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解析 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相比资产阶级革命更符合生产力发展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革命结果不同的决定性因素项最佳。 答案 B (2013·宁德模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方有地价值一(  )。 陈述了民权主义的思想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孙中山的这段话主要解释了“民生主义”的思想由材料内容可判断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右图是1920年元旦孙中山写给(  )。 改变了革命的奋斗目标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认为国民党已成为代表工农大众的政党 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年元旦又要明确备选项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A项与史实不符故可排除;当时孙中山还没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可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故可排除;“唤起民C项表述一致。 答案 C (2013·温州检测)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强调国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