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大附中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竞赛.doc
臺北市第三十八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封面
科 別: 生物〈生命科學〉科
組 別: 高中組
作品名稱: 森林土壤中的魔術師─細胞黏菌
關 鍵 詞:細胞黏菌、網柱細胞黏菌、輪生細胞黏菌
編 號:
目錄
摘要------------------------------------------------------------P.1
研究動機--------------------------------------------P.1
研究目的--------------------------------------------P.3
研究設備及器材----------------------------------P.3
研究過程與方法----------------------------------P.4
研究結果--------------------------------------------P.7
討論-------------------------------------------------P.27
結論-------------------------------------------------P.28
參考文獻------------------------------------------P.28
附錄一
附錄二
森林土壤中的魔術師─細胞黏菌
摘要
本研究自民國93年中旬至94年三月,於宜蘭福山、台北市仙跡巖、附中校園、台中鳳凰山、金門太武山以及屏東縣屏科大等,選取數個不同地區森林植被下土壤表層採取土壤樣品,分離出細胞黏菌,進行純培養菌株,經生活史及形態上的觀察後為所培養的細胞黏菌作鑑定,再作DNA序列比對以輔助鑑定,共得一科二屬12種,分別為布列菲氏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brefeldianum)、巨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giganteum)紫色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purpereum)、巨大頭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macrocephalum)、細小網柱細胞黏菌(Dictyostelium minutum)、透明輪生細胞黏菌(Polysphondylium pallidum)、紫色輪生細胞黏菌(Polysphondylium violaceum)以及五種輪生之台灣新紀錄種,尚待專家命名。
文中除記述各種細胞黏菌之形態特徵及附圖說明並略為探討其生長的環境以及所觀察到的形態特徵,製作簡易的檢索表。保存之菌種可供後人實驗之用。
研究動機
學習過高中生命科學第二章後,對微生物的了解更加透徹,而隨處可見的黏菌深深引起我們三人關注,在實習老師說明下,我們知道了黏菌其實分為兩種主要形態,其中一類的外表和真菌相似,此群通常會吞噬微生物,造成植物腐朽,外形和真菌的菌絲體相似,即是我們平常所認識到的,而另一類是指細胞黏菌目,此類鮮為人知,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在查詢其相關資料時,發現參考文獻極少,在生物界中還是個蠻新的題材。
台灣地處亞熱帶,具備特殊地形地質,加上氣候適宜,植被豐富,孕育各種生物資源,近年來生物科技不斷進步,生物資源的調查和生物多樣性研究,逐漸受到世界各國強力重視,藉此,我們決定找尋附中校園內所具有的細胞黏菌,並在台灣各地進行採樣、分離與培養,了解其分布的情形與其形態特徵,並為台灣細胞黏菌之多樣性做進一步的研究。
一、簡史與分類地位
細胞黏菌最早是在西元1869年由德國真菌學家Osker Brefeld自動物糞便分離出,發現這種生物的子實體和真菌中的接合菌毛黴屬極為類似,因此命名為Dictyostelium mucoroides,此後細胞黏菌便陸續由土壤中被分離發現。細胞黏菌由於其特殊生活史,在分類學上的地位一直不穩定,在植物及動物界間徘徊。1956年Copeland將其歸在原生生物界原生動物門中,1969年Whittaker創生物五屆之說,增加了真菌界,細胞黏菌被置於真菌界的裸菌亞界。1975年Olive將其至於原生生物界裸菌門的網柱細胞黏菌亞綱,而其中纖管細胞黏菌屬的種類數量較少,而屬於網柱細黏菌屬和輪生細胞黏菌屬則廣泛分布於自然界,目前被記述的約有70種。
關於細胞黏菌的研究早期以Brefeld,van Tieghem,Olive和Raper等學者投入最多,最近十餘年研究發表較多的則屬美國學者Cavender及日本學者Hagiwara。Cavender的研究著重於不同生態環境中細胞黏菌的族群數量及分布;Hagiwara則至亞洲各地區廣泛的收集土壤分離培養,從事物種分類上的調查。
台灣有關細胞黏菌的研究始於1983年,葉和簡(Yeh and Chi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性胰腺炎急救护理措施.pptx
- 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PPT.docx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必修《歌唱》人音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精品推荐)..doc VIP
- 2025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检验检测院(第二批)招聘编外聘用人员5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FAN-045 37#地块 电梯井施工操作架搭设 及安全防护方案 终.doc VIP
-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课件.ppt VIP
-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pptx
- GJ B-360B-2009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pdf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2版) 茆诗松全套PPT课件.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