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4 新人教版.pptVIP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4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4 新人教版

观察下列图片,请说一说图片中的人和事。 第七课 辽、西夏 与北宋并立 第10课 北宋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汴京(东京) (今河南开封)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晋 燕 后 梁 前 蜀 岐 党 项 荆南 楚 吴 吴越 闽 南 汉 吐 蕃 南诏 流求 南 海 东 海 渤 海 契 丹 契丹族发源于辽河流域 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建立者: 4、时间: 5、定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 上京 契丹的强大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契丹改国号为辽。 辽(契丹) 后 晋 太原 云州 幽州 北 宋 西夏 辽 云州 蔚州 幽州 太原 东京 黄 河 (南京) 宋、辽、西夏的边境形势 澶州 澶 渊 之 战 1004年秋, 辽军进攻北 宋,寇准坚 决主张抵抗, 宋真宗亲征, 在澶州打退 辽军。 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守内虚外 1004年澶州战役 1005年澶渊之盟 战 和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岁币”是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而不是一次性的赔款)。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 党 项 族 二、宋夏和战 西夏 1、党项族原居宁、甘 游牧 2、建立者:元昊 3、建立时间:1038年 4、定都:兴庆 夏宋间的战与和 1、元昊称帝后,发动对宋的战争。 西夏国王陵 宋夏经济文化交流 议和后,双方在交界地区进行贸易。 西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设立太学,又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议和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1044年 用兵 澶渊之盟 澶州大战 碰撞中的融合 思考: 辽、夏、宋时期,民族融合表现在那些方面? 1、学会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4、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民族融合 大理 吐 蕃 西州回鹘 哈拉汗 黠戛斯 斡朗改 东京 上京 兴庆 辽 西夏 北 宋 辽、北宋、西夏形势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政权 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1038年 汴京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既有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老令公杨继业,又有百岁挂帅大举西征的佘太君,还有少年英俊的小将军杨宗保与泼辣大胆的女英雄穆桂英,说来热闹非凡。以这些故事说书,自是连本好书;以这些故事来演戏,自是连台好戏。千百年来,上起宫廷,下至民间,杨家将的故事一直长盛不衰。   杨家将故事之中,传说与历史之间究竟有多大出入?我们不妨略加探讨。 首先,北宋杨家三世为将,保卫边疆,这一基本史实是不错的。《宋史·杨业传》中所记载的三代人是:   第一代 杨业(?—)   第二代 杨延昭(公元958—1014年)   第三代 杨文广(?—公元1074年)   但是在民间传说中,三代变成了四代。即杨延昭之子为杨宗保,杨宗保之子才是杨文广。我们可以说: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是历史人物;而杨宗保、穆桂英于史无据,只能是在传说中发展出来的传说人物。 传说与历史出入较大的部分是杨业的身份和地位。在传说中,杨业是宋王朝的开国元勋,被尊称为老令公(高官中书令、尚书令的简称)。历史上的杨业不过是随同北汉政权降宋的降将,一个中级军官而已,人很本分,忠于职守,并无赫赫战功。传说中的佘太君实有其人,不过不姓佘而姓折,是一位将门之女,与杨业倒是门当户对,至于她老人家“百岁挂帅”的故事过于离奇,自然是说书人编造出来的。 至于杨业之死,传说与历史也不相同。传说中的潘仁美是个忌贤妒能的大奸臣,是他故意陷害杨业,见死不救,造成杨业兵败殉国。历史事实则是公元986年宋军三路伐辽,潘美(不是潘仁美)是西路军主帅,杨业的上级。他指挥不当,造成杨业孤立无援,在陈家峪被辽兵包围俘获,杨业坚贞不屈,绝食而死。潘美受到降级处分,如此而已。 史书记载,杨文广曾随狄青南征,又在与西夏作战时立过军功,此后再无记载。但在传说中则越说越热闹,越说越离奇。这大概是在历史记载不多的地方更有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吧! 女 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