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3.辐射量及其单位 (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照射量(x)是指γ或X射线在单位质量空气中引起的所有电子被完全阻留此空气中时,产生的电子或正离子的总电荷量。 法定单位——库仑 每千克空气(C/kg),并用的专用单位是伦琴,简称伦(R)。 照射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单位是C/(kg·s)、R/s等。 (2)吸收剂量与吸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D)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辐射能量。 法定单位——焦耳每千克(J/kg),专称戈瑞(Gray),符号Gy。 吸收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辐射剂量,单位是Gy/s等。 (3)剂量当量与剂量当量率 用吸收剂量和其他影响危害的修正因数之乘积来度量各种辐射对生物的危害效应,此度量称为剂量当量(H)。 单位时间内的剂量当量,称剂量当量率。 4.环境放射性的来源 (1)天然辐射 ①来自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包括初级和次级宇宙射线。 ②地球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辐射。包括由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和地球形成时本来就有的放射性核素。 (2)人工辐射 来源主要有以诊断医疗为目的所使用的辐射源设备和放射性药剂、核工业及核研究单位排放的三废,以及带有辐射的消费品。 二、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 放射性固体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污染,没有或暂时没有重复利用价值,其放射性浓度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规定下限值的废弃物。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议,放射性固体废物分为以下四类: 1.X≤0.2R/h的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不必采用特殊防护。主要是β及γ放射体,所含α放射体可忽略不计。 2.0.2R/h<X≤2R/h的中水平放射性废物,需用薄层混凝土或铅屏蔽防护。主要是β及γ放射体,所含α放射性可忽略不计。 3.X>2R/h的高水平放射性废物,需要特殊防护装置。主要是β及γ放射体,所含α放射体可忽略不计。 4.α放射性要求不存在超临界问题,主要为α放射体。 三、核工业中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及地下迁移速率 1. 核工业中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 目前,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核工业。 其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有: (1)从含铀矿石提取铀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石和尾矿。 (2)铀精制厂、核燃料元件加工厂、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厂以及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医疗等单位排出的沾有人工或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各种器物。 (3)放射性废液经浓缩、固化处理形成的固体废弃物。 2.放射性核素的地下迁移速率 放射性核素的地下迁移:指其在土壤、岩石等地质介质中随地下水流动而至地表水系统的迁移过程。它是放射性固废地下处置的关键。 所谓地下处置就是将放射性废物埋于地下处置场,利用多层屏障来阻止核素在很长时期内不以有害量迁入生物圈的方法。 放射性核素地下迁移速率的室内研究表明,地质介质通过吸附、沉淀等作用对核素地下迁移具有延迟能力。 v=V/K 式中 v──核素地下迁移速率; V──地质介质中地下水流带; K──延迟系数。 K显示地质介质对核素随水迁移的延迟能力,是用来判断地质介质屏障核素优劣的主要指标。它随着核素性质、地质介质特性和地下水的组成、pH值、水文条件等许多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四、辐射损坏类型和影响因素 1.辐射损害的类型 (1)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 躯体效应 遗传效应 (2)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非随机性效应 2.影响辐射损害的因素 (1)辐射的类型; (2)辐射的剂量; (3)照射的方式与部位。 3.辐射损害的生化机制 辐射先将辐照机体内的水分子电离和激发,产生性质活泼的自由基、强氧化剂等,与细胞的有机分子核酸、蛋白质、膜、酶等相互作用,使之化学键断裂、组成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损害症状。 (1)机体内水的辐照产物 (2)辐射致生物膜脂质过氧化 其生化机制是辐射使体内产生活化氧,O2-·与体内过氧化氢形成HO·。 O2-·+H2O2→O2+OH-+HO· HO·是很强的亲电试剂,它造成链式反应,使膜脂质继续过氧化,不断生成脂质氢过氧化物。 (3)辐射致癌 其生化机制是: ①O2-·反应变成HO· HO·加成于构成DNA的嘧啶或嘌呤碱基中电子密度较高的碳原子上,使DNA基因突变,受到损伤。 ②O2-·在体内还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2O2: O2-· + O2-· 2H+→H2O2+O2 H2O2可对机体中各种酶和膜蛋白上的巯基起氧化作用,使其组成受到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可能致癌。 第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