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因:传统的杂交水稻育种多是同一基因组栽培稻种内优良基因的利用。而栽培稻种的有利基因贫乏,杂交亲本间多样性太少。 野生稻经长期自然环境的选择保留了很多优良性状(如抗虫,抗逆)和栽培稻所不具有或已消失了的遗传基因,已知野生稻有23种,所具有的有利基因有待更多的开发与利用。 多倍体植物一般生活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优势。 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杂交存在杂交不亲和、杂种难以成活和杂种不育等障碍,杂种的多倍体化可以提高杂种的育性 需要进行栽野杂交和多倍体化整体基因组转移,创建异源多倍体材料。 2、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致谢 感谢导师蔡得田教授的悉心指导! 感谢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 感谢所有对本论文的完成做出支持和帮助的人! 水稻基因组间杂种ACD,AACD的多倍化及比较研究 硕士研究生:廖声容 指导老师 :蔡得田 教授 目录 研究背景及意义 实验材料和内容 实验结果 小结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倍受人们关注。 水稻育种工作在经历了高秆变矮秆、常规稻变杂交稻两次巨大飞跃之后,其产量已经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 有效的从远缘野生稻物种中转移有利基因,创建异源杂种及其多倍体; 为人工创造同源异源多倍体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为更好的利用基因组间多倍体杂种优势实现异源多倍体超级稻育种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 亚洲栽培稻(O.sativa L.,AA)品种DTS137; 高秆野生稻(O.alta )RW147(CCDD); 具高结实特点的品系HN2026(ApAp); 以上品种杂交形成的杂种CW026-3x(ACD)、CW026-6x(AACCDD); 回交杂种AACD和本实验诱导形成AAAACCDD; 个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 2.实验内容 (1)同源异源八倍体材料(AAAACCDD)的创建 诱导AACD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并用6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染色体加倍 第一种方法:诱导培养基( 秋水仙素0.2g/L ,20天),转到分化培养基,再转到生根培养基。 第二种方法:加倍液(秋水仙素0.5g/L, 48h ),诱导培养基(10天),转分化培养基,再转到生根培养基。 第三种方法:加倍液(秋水仙素0.5g/L,48h ),转二级诱导培养基(含秋水仙素0.2g/L,10天),再转分化培养基,最后转生根培养基。 第四种方法:加倍液(秋水仙素0.5g/L和8-羟基喹啉1g/L,12h),转诱导培养基(25天),再转到分化培养基,转生根培养基。 第五种方法:第二种途径得到的绿色小芽点转入分化培养基( 秋水仙素0.2g/L ),待长出幼苗后转入生根培养基。 第六种方法:加倍液(秋水仙素0.5g/L,48h),转接到分化培养基(20天),再用加倍液处理一次后转分化培养基,最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 (2)水稻根尖染色体的观察,及倍性鉴定 (3)观察比较不同倍性材料的外部形态 (4)各材料花粉育性与活性的观察 (5)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6)SSR分子标记的鉴定 三、实验结果 1、同源异源八倍体(AAAACCDD)创建 a.愈伤组织 b.愈伤组织分化出苗 c.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中成长 方式 愈伤(5-6个/瓶) 出苗数目 多倍体苗数目 加倍成功率 1 4瓶 35—45 4 8.9%—11.4% 2 6瓶 150—180 8 4.4%—5.3% 3 4瓶 27—30 2 3.3%—3.7% 4 4瓶 28—35 1 2.8%—3.5% 5 4瓶 30—35 3 8.6%—10% 6 6瓶 130—140 28 19.3%—20.8% AACD染色体加倍结果: 结果说明栽培稻/野生稻加倍获得多倍体是相当困难的,与栽培稻品种或 亚种间杂种加倍频率达46.7%比较,获得异源多倍体材料是宝贵的,进 一步提高诱导频率研究也是必要的。 2、根尖染色体的计数 A B C D 图A:CW026-3x(36) 图C:CW026-6x(72) 图B:AACD (48) 图D:AAAACCDD(96) 3、亲本,杂种及杂种多倍体材料的形态学比较 观察项 ApAp CCDD ACD AACCDD AACD AAAACCDD 株高cm 91.2 168.3 120.7 121 97.5 25.7 分蘖数 7—10 5—10 12—15 7—10 9—12 2—6 穗长cm 19.8 26.2 22.5 25.7 23.5 — 芒长cm 无 6.5 8.7 9.1 10.4 0.9 粒长mm 6.5 0.8 0.7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