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西信用文化的比较与接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中西信用文化的比较与接点

分析中西信用文化的比较与接点   信用文化是人们在长期交往和信用活动中形成的,是基于信用活动形成又反向作用于信用活动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对信用的基本认识和重视程度上基本认同,但同时由于经济、宗教、法律、地域、历史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双方在信用文化上也有很大差异。对中西信用文化进行比较,深入分析其异同,借鉴国外信用文化建设经验,寻求彼此接点,对探寻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正确路径、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信用文化的相同点   (一)信用在中西文化中地位凸显   信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吕氏春秋》对“信”的本体论性质做了论述,其《贵信》篇指出:“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可见古人对诚信的重视度。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对“信”近乎敬畏“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而况乎人事?”由此,天地有信而四季衔替、万物有序。人要“敬事而信”,“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之绝对地位可见一斑。几千年来,信被奉为个人根基与立国之本,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作为传统伦理道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信”在处理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用在西方文化中地位同样显赫。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认为,作为“经济人”的人是利己的,但同时也是道德、守信的;经济行为是自由的过程,人们必须公平和信用地与他人经济交往并从中获益;价值规律之等价交换原则,以普遍的公正和信用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则奉信用原则为“黄金法则”。西方信用制度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二)中西“信用”概念之传统内涵相近   什么是“信”?《说文解字》解释为“信,诚也”,“信”是指诚实不欺、诚实无伪、恪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自欺、不欺人。我国《辞海》对信用的解释是“遵守谎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西方国家“信”的基本含义是尊重事实和信守诺言。《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可见,东西方信用观的基本含义相近,都包含尊重实际存在、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都存在于社会道德层面和经济法律两个不同层面。而西方诚信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更多地制度化、法律化,从而形成了西方信用制度,成为推动当今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在中西方“信用概念的使用范围异常广泛,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二者相互之间及其与政府之间都有信用问题”。此外,信用概念在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使用,其传统内涵和所指在中西文化中有着高度共性。如各种汉语语言类工具书对信用的解释虽然具体用语不同,或简或繁,但内容大同小异,除去包含古语语义的“以诚信使用人”和“信任并使用”外,其他解释均指向商品、服务的赊购及货币借贷。英语中的“credit”最接近中文“信用”一词,《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和其他一些外文语言类工具书对该词的解释几乎与汉语类工具书的解释如出一辙。《中国大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对“信用/信贷/credit”的主要解释强调的都是信贷内涵,都偏重于信用的经济学意义阐释,只是具体描述各有不同。最权威的经济百科全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中文译者甚至将“credit”直接翻译为“信贷”。   诚然,当今各学科的信用研究学术语境不同,各学科的信用研究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共同使用的概念平台,然而研究者们在对信用内涵的传统理解-信用就是银行(货币)信贷-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每年举行的各种以信用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上,正是这种认同不断地促进着操着不同学术语言的各学科信用研究者们的研究合力,并促成各学科内部的信用研究不断深入。   (三)中西方对信用同样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视“信”为立身之道,兴国之宝。君子应“言必信,行必果”。我国古代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荀子笃信:“信,国之宝也”。《荀子。王霸》中说:“商贾敦惠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信亦为政之本,“为政以德”,“敬事而信”,“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信则民任焉”,诚实无欺,讲究信用,努力取信于民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信赖。   无独有偶,西方国家历来也把信用作为经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