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VIP

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前言   对地观测是人类利用卫星、飞船、航天飞机、飞机以及近空间飞行器等空间平台和地面、地下的各种传感器设备获取观测数据,结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地面物体和地理过程进行监测和预测的科学活动,其目的是更加深刻和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活动所依赖的地球环境和人地环境的规律和变化,增强人类对地球的利用和适应能力。对地观测研究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信息学特征。因此,除了地球科学方法论外,信息科学方法论也对对地观测科学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地观测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信号-数据-信息-知识”的数字化信息过程来展开的,并构成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挖掘-信息呈现”的数据全生命周期。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对地观测领域知识发现的方法主要是确定模型分析方法。在遥感技术的发展初期,观测数据量较小,用于数据挖掘分析的理论和模型也不够成熟,因此更多是依靠专业人员的目视判读进行信息解译和勾绘制图,然后再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修正。这种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观测数据量和日益复杂的应用模式需求。在数据量不断增大、信息提取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依赖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析新模式出现了。遥感信息反演的定量化成为对地观测信息深度应用的趋势,这种能力也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逐步满足了 MB(220 字节)、GB(230 字节)、TB(240字节)甚至部分 PB(250 字节)量级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工作,从应用上解决了较大地理尺度上的复杂地学问题。提升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设备的规模已经成为解决观测数据量增大和信息模型复杂化所带来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进入 21 世纪以后,对地观测技术又呈现出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大数据的出现给对地观测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各种类型传感器获取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得国内外以专业化、行业化为特征的各类数据中心迅速崛起,对地观测领域成为数据密集型计算的一个典型应用。整个对地观测系统流程突出体现了“需求牵引-知识驱动”的概念和原则,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先导来发展对地观测卫星、传感器、平台、数据传输、信息处理、应用模型及相应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二、对地观测领域的大数据现象   在对地观测领域,各类分辨率的卫星产生的遥感信息无疑属于大数据。以我国遥感卫星为例,2008 年发射的风云三号 A 星搭载着 20 通道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和 10 通道的可见光近红外扫描辐射计,实现了对整个地球进行连续观测,随后与 2010 年和 2013 年发射的风云三号 B 星和 C 星组网,对地球开展每天 6 次的观测。卫星观测数据切割成 5 分钟段的数据文件,又将 250m 和 1000m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的数据分别存放,每天产生的数据文件和数据量均非常巨大。要管理、处理和分发这些全球数据需要运用“大数据”的方式,而且需要大量的数据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研究算法,从数据中实时提取地球参数信息,进而为科研、业务的数据信息需求服务。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从海量遥感数据的获取、存储、提取与分发、数值处理,到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对地观测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体现了大数据的“4V”特性:数据体量大 (volume)、数据来源和类型繁多(variety)、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veracity)、数据增加和变化的速度快(velocity)。   国际上,美国和欧洲处理和分发中分辨率数据较中国稍早几年,美国处理 MODIS 数据和产品的方式、欧洲处理 ENVISAT/MERIS 数据和产品的方式可为我们借鉴。由于美国没有 MODIS 的后续卫星计划,数据的供给将随着传感器的失效而终止。欧洲的 ENVISAT/MERIS 于 2012 年失效,只能提供 2002-2012 年间的数据。中国风云气象卫星规划已持续到 2020 年,因而,在未来几年,中国的风云卫星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国际上将是重要的数据源,向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数据和产品,将是中国数据科学家肩上的重任。   1. 观测平台和传感器的数据获取   遥感数据获取是由载有成像传感器的遥感飞行平台来完成的。遥感飞行平台的发展体现在:①先进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包括大型的综合卫星平台与小卫星星座;②先进的集成高-中-低空飞行作业的航空遥感平台;③全面一体化的对地观测综合系统。未来的传感器搭载平台将是由相辅相成的高中低轨道上的大小卫星平台和高中低航空平台组成的,天地一体化、全球性、立体和多维的观测体系。与此同时,对地观测传感器的数据获取能力将向着“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和全天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