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学笔记
中医儿科
总论
第一节:儿科发展史(每一分期的医著医论)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知道,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 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
一、体格生长
1、体重: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
初生:3公斤
1~6个月: 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
2~12岁: 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2、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12岁:身高=70+7*年龄
3、囟门: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4、头围:初生:33-34厘米。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解颅。
5、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6、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7、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8、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智能发育
1、感知发育
2、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10个月可扶走,12月能独走
第四节: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含义)
一、(一)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稚阴稚阳: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是指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
(二)病因特点:外感因素、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
二、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
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
一、望诊:分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
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五色主病
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面色晃白多为阳气不足。
面色红,多为热证。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两侧颧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症候。新生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面色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常,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中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苔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面青唇紫,呼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