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属Ⅰ级要求,本节和前一节波的衍射共同讲解波的特有现象,为后面电磁波及光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设计流程 波的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所以对波的叠加现象的理解是认识波的干涉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讲了波的叠加现象,即两列波相遇而发生叠加时,对某一质点而言,它每一时刻振动的总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在学生理解波的叠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即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稳定的特殊图样,即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与减弱点相互间隔,这就是干涉现象。 由于对干涉现象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可借助图片、计算机模拟,尽可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3)理解干涉现象的形成原理。 (4)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将三维空间运动转化为二维平面运动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学习在动态变化中抓住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干涉条件和干涉图样 五、教学难点 干涉现象形成的原理 教法分析 一、理论依据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准备采用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教师提出问题rarr;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分析rarr;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rarr;总结得出结论、进行论证。 二、主要目的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问题中激发兴趣,在问题的争论中辨清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能力。 三、主要设想 1、为了形象直观,打算在课堂中采用播放录相、实验演示、电脑动画模拟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难度。 2、在引导学生分析清楚不连续的脉冲波的叠加情形之后,顺势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连续波的叠加情况。引入波的干涉现象。 3、通过对波的干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分析波的干涉形成的原理,得出波的干涉条件。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波的干涉形成原理,可以采取变“静”为“动”,“动”中取“静”的分析方法。 波的干涉现象是一种动态中的稳态,要分析这种现象,应该采用对某一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并且将立体转化为平面进行形象的分析,充分利用计算机动画化动为静、化快为慢的特点,能有效地化解难点。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叙述实验现象,然后将水波的干涉图样用三维动画模拟在计算机上,让学生先看三维图的俯视图,再看三维图侧视剖视图,在边缘上放上质点,与上面讲到的波的叠加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从感观上和知识上清楚的意识到,波的干涉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将三维空间运动转化为二维平面运动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得到提高。 2、在讨论波的干涉图样和干涉条件时,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4和5,请学生看课本上的干涉图样,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大面积提问,最后,由教师在黑坂上画图分析总结。在师生的互动中,将重点难点一一化解。 学法分析 一、问题展示 1、什么是波的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2、在同一界质中两列波在同时传播,这两列波之间会怎样相互作用、最终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3、为什么在波的干涉现象中,会出现有些质点振动振幅很大,有些却很小,甚至为零? 4、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是交替出现还是固定不变? 5、干涉的形成是否还需要条件呢? 回到教材图10-23分析——如果波源S1和S2所激发的波的波长不同 a、某时刻是否会形成规则的强弱 b、半个周期后,强弱点的分布是否还在原处? 6、波的干涉现象是不是很普遍?譬如声音叠加后,会经常出现干涉现象吗? 二、过程推进 针对上述系列问题,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三、结果预测 采用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想 一、复习&引入(约5分钟) 1、复习提问:什么是波的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2、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然后请学生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