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学案46.docVIP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学案46.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学案46.doc

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吉林联考)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的武器是(  ) A.坚船利炮       B.洋纱洋布 C.自由平等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 解析:选B 坚船利炮是打开中国近代国门的武器,故A项错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是洋纱洋布,故B项正确;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故C、D两项错误。 2.《上海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抗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 B.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 C.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 D.近代我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 解析:选A 根据“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可知,近代文明的传播在城市和农村发展并不平衡,故A项正确。 3.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解析:选C 材料侧重介绍西餐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但其影响仍局限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故A、B两项错误;西餐在通商口岸和部分大城市出现,报刊加以宣传,“华人间亦往食焉”,说明西餐受到部分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西餐馆的出现,不能说明已经取代中国饮食习俗,故D项错误。 4.《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解析:选D 据材料“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和“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说明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故D项正确。 5.(2016·黄冈质检)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成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 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 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 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 解析:选A 中国的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项正确;审美观发生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新潮女性日益增多是旗袍变化的结果,故C项错误;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6.《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A.社会制度的变革    B.社团组织的支持 C.法律保障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D 从“1950年9月”可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革,故A项不符合题意,据“加入家庭妇联”“加入学习班”可以看出社团组织的支持,故B项不符合题意;据“新婚姻法的颁布”可知有法律保障,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故D项符合题意。 7.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B 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