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2质量检测试题1.二战后,英美接管了.doc

201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2质量检测试题1.二战后,英美接管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2质量检测试题1.二战后,英美接管了

201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2质量检测试题 1.二战后,英美接管了联邦德国。为了复兴欧洲经济,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下,联邦德国经英美占领当局同意进行了货币和价格改革,并运用法律与政策维护市场经济运行所必须的正常秩序,同时建立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中能得出结论,既发展市场经济,又运用法律政策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体现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既有市场经济特征,又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特征。建立了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体现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英美接管,必定受英美政策影响;二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当时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答案:(1)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原因是: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影响,这一理论强调自由竞争,但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实行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国家干预;受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影响,英美当局主张实行市场经济。 2.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财方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这两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第(1)问在回答时要求分析说明比较优势理论。第(2)问要求运用比较成本学说分析自由贸易及其原则。 答案:(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3.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是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的。 解析: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有:节约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节约劳动时间和劳动力;实现优势互补。解答本题要审清设问的角度,设问考查“必要性”即“原因”,而原因要包括“客观依据”和“积极意义”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在对外贸易中,不同国家生产相同的产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2)如果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本国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所以各国都应该参加对外贸易。 4.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只要基本功扎实便不难回答。第(2)问有两个小问题,既要把邓小平的认识与以前的认识相比较,说明邓小平的创新之处,又要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说明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意义。 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做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2)①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