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波德莱尔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象的比较分析.docVIP

波德莱尔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象的比较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波德莱尔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象的比较分析

波德莱尔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象的比较分析   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我们会发现“尸体”“黑暗”“死亡”等意象反复地出现在其中,尤其是与“死亡”有关的意象。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国当代诗人海子,该诗人的作品的中也大量蕴含着“死亡”的意象,并且海子的自杀给其作品又蒙上了一重浓浓的死亡的气息。   一、二者诗歌死亡意象的相同点   “死亡”意象原本就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和角度,并非创作中的主流主题,海子与波德莱尔的诗作中不仅都运用到了这一意象,且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两位诗人都曾用美好的意象来描绘残躯。如:   “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海子《死亡之诗:其二》)   “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 好像一朵开放的花苞”(波德莱尔《腐尸》)   两位诗人都用美丽的花朵来形容尸体与骸骨。另外,两位诗人还都将与死亡有关的场景描绘得壮观而唯美。如: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海子《九月》)   “天空又愁又美,像大祭台一样/ 太阳沉入自己的凝血”(波德莱尔《黄昏的和谐》)   两位诗人诗歌中死亡意象的相似性和许多的因素都有关系:   1.特殊的个人经历   波德莱尔“6岁丧父,母亲为生活所迫,改嫁给一个名叫奥皮克的军官。波德莱尔反对母亲的改嫁,与继父的关系一直不好。”不圆满的家庭生活使他从小就充满叛逆精神,“上大学后,在巴黎过着放荡的生活,以示反抗家庭的管束。”正是这种叛逆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使波德莱尔具有着独特、标志性的审美视角和创作风格。   海子特殊的经历主要是情感方面的波折,海子一生共爱过6个女子,她们或与海子成为恋人,发生关系,或只是在海子短暂的生命中如惊鸿而过。每段感情的甜蜜与伤痛,对海子的创作都给予了巨大的灵感和启发,成为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另外,波德莱尔和海子都曾尝试过自杀以求解脱。他们丝毫不排斥将传统审美意义中被认为丑陋、黑暗的“死亡”“尸体”等意象作为审美对象,相反将它们当做一种由自杀而来的特殊经验,作为创作对象和一种心中至美。   2.特殊的审美价值观   波德莱尔“发掘恶中之美”的美学观使他坚决反对把道德上的善恶标准与艺术上的美丑区分混为一谈。海子在艺术创作上主张把语言从道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生成语言的诗意,还原思想载体的本质。波德莱尔认为“愉快是美的最庸俗的饰物,而忧郁才可以说是它最光辉的伴侣,以至于我几乎设想不出一种美是不包含不幸的。”无独有偶,海子则认为死亡与新生一样乃是诗歌之中最美之庆典。   二、二者诗歌死亡意象的不同点   虽然波德莱尔和海子在诗歌创作,尤其是在“死亡”意象的诗歌创作中,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诗人和作品。   1.风格的不同   波德莱尔属于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他将“死亡”作为一种象征手法,一种标记或符号,以此来表现其隐含的具体内容,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与海子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所不同。海子的诗中大多利用死亡来营造一种悲剧美,是为美来服务的;而波德莱尔则侧重描写死亡真实的丑恶,然后将这种丑化为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为丑服务的。   2.创作背景与思想表达的不同   波德莱尔创作《恶之花》于19世纪中叶,诗人用资本主义社会眼中的丑来鞭笞社会中那些殖民者、侵略者、剥削阶级和趋炎附势之人。用与死亡、腐尸为伍来展现个人苦闷、迷惘的心理,表达对底层人民和步行者、贫困亡灵所同情的人道主义精神。   海子生活在20世纪末,在文革过后80年代的中国,空前的重新启蒙与情感复苏使人们从封闭了许久的“集中营”中重返自由,不稳定的思想政治形势和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力的不平衡,使得人们变得“识时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开始滋长,而人格独立、理想坚定、政治纯朴、坚持自我尊严的文人们却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找不到归属感,海子便是其中之一。死亡在此时对于海子来说是自然、自我的超脱,是对束缚灵魂和思想的物质和肉体的抛弃,是一种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对理想主义的回归。   3.生死观的不同   西方的生死观起源于“两希”文化,即希伯来与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具有高很大影响的基督教,便继承了古希腊“灵魂不灭”的思想。波德莱尔的诗中就贯穿着基督教“原罪”的教义,认为人类出生就背负着罪,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赎罪以拯救自己的灵魂。基督教认为人的生命是神赋予的,除了神没有人能够擅自结束它,自杀是基督徒的头等大罪。波德莱尔用对死亡的直面描写,是表达一种叛逆的寻求救赎的方式。   海子曾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