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阳明学(简)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阳明心学讲什么? 阳明心学主要内容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什么是良知? 良知的来源 人性良知的三方面 阳明先生又是怎样阐述的? 什么是致? 阳明心学主要内容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一)心即理 道——形而上,不知道——德——仁、义 理——说得清——朱程理学(南宋):礼 心学即理学:心即理。 儒学正宗 说明了阳明心学源于儒家学说,并发展使然,使其流传有序。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2010年2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把学习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一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一句话。 创建学习型政党——知 创建服务型政党——行 也是“厚德载物”的顶级功夫。 一般人很难做到。 王阳明也在五十岁以后很少提及。 厚德载物 《周易·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厚:使······增厚。即“致”,扩充。 德:即“良知”。 载物:形而上的“德”通过形而下的具体“器物”给表达出来。 厚德载物:把我们“知”道的“德”不断地扩充增厚,(而且我们还“愿”意为之而努力,同时我们也有这个“能”力,然后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把其通过具体的事“物”给展示出来,即达到了所谓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玄机 知行之间省略了两个字: 愿和能。 知:知道这样做很重要 愿:但你愿意这样做吗? 能:你有能力这样做吗? 行:假如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行!也能这样做出来! ——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院长杨威荣教授 知行合一 阳明子三十八岁在贵阳首倡“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知是为盲行 以对治“讲习讨论以求知,俟知得真时方去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的弊病 (三)致良知——良知思想 什么是“良知”? 良知的来源 人性良知的三方面 阳明先生又是怎样阐述的? 什么是“致”? 小结 1、什么是良知? 良知的来源 人性良知的三方面 阳明先生又是怎样阐述的? (1)良知的来源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尽学》:“ 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 “人皆有之”、“非由外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等。 良知:指天赋的道德观念。 (2)人性良知的三个方面 一曰知耻 二曰知愧 三曰知恩 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 当然,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叫恩,什么叫仇,这种分辩是非的能力的形成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 良知是天赋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养;道德的沦丧,是教育的失败,而良知的沦丧,就是人性的泯灭了。 良知也许与生俱来,但保持良知要靠自觉磨练。 (3)阳明先生对良知的阐述 王阳明所说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灵充满”的优良之知。 王阳明所谓“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也就是“天理”、“天则”、“道”。 他说:“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良知即是道”,“良知即是天理”。 阳明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母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摘自《传习录》上) 因此,良知的基本内容是伦理道德。良知是道德生成的根本及为人的本质所在,良知就是天理,并没有说是先天就有的,否则阳明先生也不用在其面前加上“致”加以强调了。 王阳明的良知 良知=孝+悌+恻隐之心(王阳明《传习录》) 孝=仁(“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事亲即孝敬父母) 悌=义(“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从兄即悌) 恻隐之心=慈(道家三宝之首、佛家核心价值观、孟子四心之首) 道德(道家)=仁义(传统儒家)=孝悌(民众)=良知(王阳明) 良知=伦理道德 链接: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2、什么是致? 学界有不同的注解和诠释,让人无所适从,但王阳明有自己的理解。 他在解释《大学》时说:“「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 “致”的真实含义便是“充扩”。 也就说,人心中的良知随着修身的精进,需要不断地扩充。 社会主义荣辱观 链接: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 提出“八荣八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