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马街书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马街书会”

浅谈“马街书会”   前言   河南宝丰的马街书会,说书艺人和当地群众又称“十三马街书会”,是一个民间曲艺的行当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都会有来自河南以及安徽、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四川、江苏等地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云集马街,说书亮艺,以曲会友。成百上千的村民扶老携幼听书赶会,马街内外人头攒动,千座书棚吹拉弹唱,其热闹场面,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马街书会历经700 年的朝代更迭却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6 年5 月20 日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X-58)。宝丰县也因此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马街,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南, 距县城7.5 公里,北纬33deg;39prime;-34deg;02prime;,东经112deg;43prime;-113deg;18prime;。位于豫西800 里伏牛山的东麓,自古以来就是宝丰、鲁山交界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具有河南西部半山区广大农村的明显特征,其周边山清水秀,寺庙林立,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书会的中心会场就位于马街村东北隅应河岸边数十顷广袤的田野上。一个平平凡凡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一个交通不便、经济并不发达的偏僻小山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轰动效益?为什么会对曲艺名流和民间艺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什么会受到历代老百姓的欢迎,历时700 多年至今而不衰?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一、悠久辉煌的历史   马街书会源远流长,不过论起它的起因则众说不一。根据大量的历史分析和现场的调查结果,概括起来有悼师说、穰灾说、歌德说、还愿说、会艺说、除恶说、祭祖说、祈雨说、皇恩说等等。其中马街村民较多赞同的为以下三种说法。   一说是春秋时,应国大夫张舒喜欢弹唱,技艺超群,晚年定居马街,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张公在某年的正月十三离世,友人为纪念他,便于每年的这天聚集马街,以曲怀友,马街书会于是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另一说是东汉前,王莽撵刘秀至马街村东的应河岸边,时值当日是正月十三,正在火神庙祭祀的乡民艺人纷纷相助汉军渡河,阻击莽军追兵。刘秀当了皇帝后,降旨免去马街一带三年皇粮,钦赐“三皇社”御牌一面,后来这里的人便以救驾之日为会期,年年起会,感谢皇恩。至今在马街仍有“光武封、书会兴”的说法。   还有一说是马街一带地处丘陵,春冬之交常常干旱少雨,当地民众就到马街火神庙祈雨。因请不起大戏,就请来远近的说唱班子。年年祈雨年年热闹,久而久之约定成俗,马街书会也就有此而生。至今附近的村民仍有来火神庙祈愿还愿的习惯。   马街书会究竟成于何时,正史中没有记载。只是在村广严寺里的碑刻上有些许的记载。广严寺就是村中的一所农家屋,屋前立有两个大石碑,东面的碑上刻着“重建广严禅寺记”,碑里记载了马街书会的成会时间:“古刹大会起于宋延祐二年(即公元1314 年),盛于明、清”,宋是没有“延祐年”的,只有元代才有这个年号,后人推测,因为是明代人立的碑,而明代人又忌讳“元”字,所以就把“元”改成了“宋”,因此就有了马街书会形成在元代的记载。   马街书会最兴旺的一年,据当地传说是在清同治二年(1863 年),曾对参会艺人做过最早一次数字统计。艺人抵达马街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到会址所在地---村外火神庙焚香叩拜。当时任书会会首的司士选在庙前置一大斗,晓谕艺人入火神庙进香时要每人敬神小钱一枚, 会后清理斗内共有小钱两串七,巧妙地统计到当年参会艺人为2700 人。此后, 书会香火一直很旺,直到清末民初(1911 年前后),因为连年的战乱,加之兵匪为患,水旱频仍, 书会曾一度萧条,却也从未间断过。“文革”前的1963 年至1965 年, 每年参会艺人还保持千人之上“, 文革”期间(1966-1976 年)书会虽然也被诋为“四旧”受到冲击, 但驱之不散的民间艺人和听众使书会从未间断。   自1995 年10 月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成功举办以后,书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游人也越来越多,参会艺人数目呈逐年攀升趋势。每年书会的统计是按棚数计算的,一个说书摊为一棚。1997 年到会的曲艺已达460 棚,近2000 艺人。1998年的参会艺人达2364 名, 说唱摊位达792 棚。“说书状元”的竞争更加激烈,说唱的技巧和内容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音响设备、服装道具更加先进。而且,每年都邀请全国著名曲艺艺术家和说书状元们同台演出,举办精彩的“马街书会”文艺晚会,招待来自全国曲艺界的朋友和闻名而至的游客们。正月十三马街书会已经成了马街和宝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