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庄子 齐物论》中语言与本体的不确定性.docVIP

浅谈《庄子 齐物论》中语言与本体的不确定性.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庄子?齐物论》中语言与本体的不确定性   《齐物论》提倡了一种相对主义,这是对《庄子》最流行的解释。这种相对主义认为,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答案,所谓的答案都不过是从特定立场出发得出的观点。受到当代语言哲学中意义理论的启发,我希望为《庄子》提出另一种解释,即文本邀请我们从语言和本体的角度去意识到含混性和不确定性,去感知由此出现的悖论与矛盾。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此处,庄子相当精确地陈述了一个信条,告诉我们已经言说的话语是“特别尚不确定的”。但因这个信条本身也“特未定”,所以解释起来并不容易! 将已经言说的话语视为“特未定”,也就是说意义本身是特别不确定的。但倘若已经言说的话语“特未定”,那么说话人真的说了些什么吗?不确定的话语是不是完全不属于话语呢?我们应当如墨家所述,对此进行准确的、二分的非“是”即“非”的辩论,还是认定就算话语说得特别含混,说话人还是表达了一些意思?   墨家进行区分或辩论时,一直将明晰视为分辨是非的正确方法,庄子则对墨家的这种坚持表示怀疑。后期墨家的《墨经》使得他们陷入了某种矛盾原则之中--根据这种原则,他们不能同时主张、反对同一件事。他们争论应当如何称呼某物时,要么使用“当”表示匹配,要么使用“不当”表示不匹配。有且仅有一方必然匹配,有且仅有一位辩者必定胜出。若一方匹配了,另一方也就不会匹配,不可能双方都匹配或都不匹配。然而,庄子不认为这种是非的分辨是明晰的: “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与墨家不同,他认为,是非的二分评价实际让话语变得更加含混。庄子实际随后也谈及:清晰地看,就要看到“是”与“非”交叉的可能性; 清晰地看,就要看到悖论、矛盾、不确定性等不断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庄子使用了墨家关于明与视觉的隐喻,对它们进行了颠覆性的解释。“明”不再意味着清楚、明亮,或差异被确切地分辨,而是意味着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让阴影与半影自身展现“阴”的程度,以此变得“明”。清晰地看,需要接受含混中的不确定及由此导致的悖论去展现其自身。用庄子的话而言,即:“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墨家的“是非”旨在获得一种确定性。那么,被“是”与被“非”的事物间则需要存在一个清晰的界线。庄子要求我们先采取儒家与墨家的“是非”,然后“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这句话的传统解释认为,每个人都在肯定其他人所否定的。儒家与墨家的确认为每个人都在“是”其所“非”,但此处可以用一种崭新且富有成效的方式进行阅读。   按照这种解释,此陈述暗示我们需要确定我们所否定的,肯定我们所否定的。矛盾在西方哲学中一般不被理解。当我们陷入矛盾中时,就知道犯了最明显的错误。确实,解释的原则就是要使自己的解释一直保持一致。这个原则通常不错,但也有其局限。尤其是当文本本身如《庄子》般呈现出对矛盾的偏好,或者如《庄子》般弥漫着矛盾的气氛时,这种局限显现得更为明显。对于《庄子》的诠释者而言,问题在于如何去理解这种对自相矛盾进行提倡的语境及意义。   诚然,矛盾并不被人接受,而《庄子》的目的似乎确是要使我们看到矛盾之外的东西。如后文所述,倘若我们意识到了含混,意识到了开放的结构,就能对处于“半影区域”的矛盾的可能性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充满矛盾的判断是可行的,这种可行性使我们关注到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正在处理的是处于半影区域的、具有边界的物体; 这些物体并不属于清晰界限的一边或另一边,也就悖论性地同时属于两边。因此,或许可以在半影中、在边境地区中发现悖论与矛盾,而半影区域可能比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更为广阔。   辩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   庄子反对墨家对二分的坚持,他看到了其他两种可能:论辩双方可能都对,可能都错!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庄子继续思考“辩”的问题,思考仲裁的可能性。如何对辩论进行裁决? 他随之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标准的问题”。如他所述,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解决:如果仲裁者仅凭他们的个人倾向进行选择,也就不可能选出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但实践中,仲裁者更倾向于哪一方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当然,所有人都可能被误解。他们可能被另一方说服,也可能重新思考令他们作出决定的原因。论辩者或许还会咨询另一位双方都觉得可靠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