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山崩纪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次山崩纪录

* 山崩案例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此地有五次大規模的山崩紀錄,且在同一地區重複發生。 第5次山崩紀錄 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最早山崩傳言發生於1862年6月6日 因大地震發生崩塌,坍塌的岩屑堵住清水溪,形成天然的「草嶺潭」。 該壩於1898年潰決。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第5次山崩紀錄 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1941年12月17日發生規模7.1嘉義大地震。 堀沓山第二次山崩,形成高約70公尺的天然壩。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第5次山崩紀錄 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1942年8月10日:連日豪雨造成第三次崩塌 崩落岩屑將天然壩堆高至170公尺。 ※1951年5月中旬:連日豪雨造成潭水水位驟增,天然壩潰決。 洪水襲捲壩下築路的國軍官兵及下游居民,總計死傷137人,受災人口約10,000人。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第5次山崩紀錄 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1979年8月14、15日:再次的豪雨造成第四次山崩 岩屑大量崩落,堵塞河道,再度形成堰塞湖。 此潭才存在10日即告崩潰。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第5次山崩紀錄 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照片來源:許民陽教授 1999年9月21日:發生規模7.3集集大地震。堀沓山發生走山現象。 第5次山崩紀錄 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 第1次山崩紀錄 第2次山崩紀錄 第3次山崩紀錄 第4次山崩紀錄 照片來源:許民陽教授 山崩的土石阻塞清水溪,形成「新草嶺潭」。 第5次山崩紀錄 2001年桃芝颱風以及2004年敏督利颱風帶來大量土石已將新草嶺潭填平。 動動腦 思考一下,為何雲林縣草嶺堀沓山此地的山崩塌事件如此頻繁? Q 照片來源:許民陽教授 動動腦 堀沓山為砂、頁岩互層所構成,且崩塌坡面為一順向坡。順向坡坡腳經清水溪不斷侵蝕,使其失去支撐力,故遇大地震或豪雨時,就極容易引發山崩。 A 翻閱台灣的山崩案例,雲林縣草嶺堀沓山的山崩事件,可以說是台灣山崩紀錄的榜首。因為此地有五次大規模的山崩紀錄,且在同一地區重複發生。 堀沓山最早之山崩傳言是發生於1862年6月6日,因大地震發生崩塌,坍塌的岩屑堵住清水溪,形成天然的「草嶺潭」,該壩於1898年潰決。 1941年12月17日發生規模7.1嘉義大地震,造成堀沓山第二次山崩,形成高約70公尺的天然壩。 因連日豪雨,造成堀沓山於1942年8月10日發生更大規模的第三次崩塌。崩落之岩屑將原有天然壩堆高至170公尺。然而於1951年5月中旬又因連日豪雨,造成潭水水位驟增,頓時水面超出溢流口,天然壩逐漸出現裂隙,終至潰決。洪水奔騰而下,襲捲壩下築路的國軍官兵及下游居民,總計死傷137人,受災人口約10,000人。 1979年8月14~15日再次的豪雨造成堀沓山的第四次山崩,岩屑大量崩落,堵塞河道,再度形成堰塞湖,不過此潭才存在10日即告崩潰。 為何此地山崩塌事件如此頻繁? * *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