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过关练习5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过关练习5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过关练习5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过关练习5 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结形成,因此该山是由岩浆岩构成的火山,A、B项错误;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C项错误;图中显示岩石圈移动过程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D项正确。 答案:D (2016·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解析: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正确。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错误。 答案:B 3.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正确。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错误。 答案:C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4~6题。 4.左上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解析: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答案:D 5.从右上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 答案:B 6.右上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 答案:D 下图示意2015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能反映“孤峰残丘”景观的地形图(单位:m)是(  ) 解析:根据“云南”“孤峰残丘”及图示景观可以判断该地为喀斯特地貌,C图符合。A、B、D三图分别示意新月形沙丘、梯田、冲积扇。 答案:C 8.对“孤峰残丘”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B.风力沉积形成“孤峰残丘” C.地表水渗漏,旱灾多发 D.甜菜种植面积大 解析:云南喀斯特地貌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孤峰残丘”;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短缺,旱灾多发;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凉爽的中温带地区。 答案:C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石林地貌常见于(  ) A.云南省 B.陕西省 C.辽宁省 D.江苏省 解析:由材料可知,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形成于热带浅海环境,后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我国石林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分布最为典型。 答案:A 10.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石林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过程是:首先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石灰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溶蚀作用地表变得高低不平,随着流水侵蚀程度的增加,地表形成山峰与山谷,地表水下渗量增加,最后,流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表形成孤立峰林,地下形成暗河,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 答案:D 11.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表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解析: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地表水资源变得短缺,地表变得更加高低不平,交通运输建设受地形地质影响,建设困难增加。石林地貌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答案:D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