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两轮车尺寸.docVIP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两轮车尺寸.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两轮车尺寸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两轮车尺寸 GB/T 5359.3-1996 1996-07-23批准 1997-03-01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6725-1981《道路车辆——两轮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的尺寸——术语及定义》。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GB/T5359.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所规定的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 2 引用标准 GB/T 5359.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 3 总则   a. 车辆的支承面是水平的,长和宽在水平面内测量,高在铅垂平面内测量;   b. 车辆质量是厂定最大总质量;   c. 轮胎充气到与厂定最大总质量相对应的压力;   d. 车辆处于静止和铅垂状态,发动机不运转,车轮处于直线行驶的位置;   注:本条内容不适用于5.14,5.15条。   e. 车辆是制造厂按标准装备的新车;   f. 车辆的车轮都置于支承面上;   g. “车轮中心平面”是指与轮辋轮缘内侧等距离的平面;   h. “车轮中心”是指车轮中心平面与车轮旋转轴线的交点。 4 基准平面与纵向中心平面 4.1 基准平面   基准平面为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的X、Y、Z平面(见图1)。   其中:Z——水平面(支承面);   Y——铅垂平面;   X——垂直于Y和Z的平面。   注:1)本标准代替GB 4731-84中“尺寸”部分。    1   4.2 纵向中心平面   与车辆后轮中心平面重合的Y平面。 5 术语 5.1 车长 vehicle length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前、后端相接触且平行于X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2)。   注:车辆所有固定部件及前、后突出物(如挡泥板等)均在这两平面之间。    2   5.2 车宽 vehicle width   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两侧相接触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3)。   注:后视镜除外,车辆所有固定部件及横向突出物均在这两平面之间。    3   5.3 车高 vehicle height   与车辆顶端相接触的水平面和支承面间的距离(见图4)。   注:后视镜除外,车辆所有固定部件(如整流罩等)均在这两平面之间。    4   5.4 轴距 wheel base   通过车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5)。    5   5.5 前悬 front overhang   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与车辆最前端(包括附加的刚性零件)间的距离(见图6)。    6   5.6 后悬 rear overhang   通过后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与车辆最后端(包括附加的刚性零件)间的距离(见图7)。    7   5.7 离地间隙 ground clearance   除车轮和挡泥板外,处于轴距内车辆最低点与支承面间的距离(见图8)。   注:装有脚蹬的轻便摩托车,脚蹬处于使用最低位置。    8   5.8 通过角 ramp angle   当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并与车辆前、后轮相切的两平面的交线与车辆轴距内下部相接触时,两平面间的最小夹角即为通过角。该角度是车辆能够通过的最大坡度角(见图9)。   注:装有脚蹬的轻便摩托车,脚蹬位置不予考虑。    9   5.9 接近角 approach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前轮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零件(见图10)。    10   5.10 离去角 departure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后轮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零件(见图11)。    11   5.11 前伸距 castor   通过方向柱轴线且垂直于Y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分别在Y平面与Z平面的交线上相交所得的p和q点间的距离(见图12)。   注:在行驶方向上,当p点在q点之前时为正值。当p点在q点之后时为负值。    12   5.12 前伸角 castor angle   通过方向柱轴线且垂直于Y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间的锐角(见图13)。    13   5.13 剩余垂直轮隙 residual vertical wheel clearance   车辆悬挂件从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位置加载到铅垂方向不能再运动的位置,车辆悬挂件相对于车轮所移动的垂直距离(见图14)。    14   5.14 转弯圆直径 turning circle diameter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