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400 500 400 500 400 400 500 400 500 500 A B C C A B 山脊(分水线) 山谷(集水线) 等值线共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等值线共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新月形沙丘 相对高度小,凹坡等高线密集,凸坡等高线稀疏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梯 田 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梯田内部等高线稀疏,梯田间等高线密集 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火 山 等高线似圆形,火山口内低 (2012年高考上海卷)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 乙 海 7.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8.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以平原、盆地为主 ③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C D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 . A B 海洋 . D 1、估算海拔高度 例:如下图等高距为200M,求B点的海拔高度。 800—1000米 . . A B 海洋 . D 2、估算相对高度 例:如下图等高距为200M,求B、D两点的高差。 ①若两点在等值线上,两点经过的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等高线不重合时),则相对高度为(n-1)d; ②若两点不在等值线上,两点之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 为d(等高线不重合时),则相对高度为(n-1)dΔH(n+1)d; ③若两点间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 的注记高程为H高,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 H高 - H低ΔH H高 - H低 + 2d 例:Q 点对P 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C P Q A、40<H<41 B、 49<H<50 C、59<H<60 D、 60<H<61 如果重合等高线中最高值为H1,等高距为d,则 陡崖顶部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H1≤ H顶< H1+d 如果重合等高线中最低值为H2,等高距为d,则 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是H2 - d< H底≤ H2 . . A B 海洋 . D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例:如下图等高距为200M,求C点的相对高度。 . . A B 海洋 . D (n-1)d≤ΔH(n+1)d 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C BC (1)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 (2)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0m,50m ) B.( 45m,55m ) C.( 50m,60m ) D.( 50m,55m ) A.18m B.20m C.36m D.43m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判断: . . A B 海洋 . D 3、估算两地之间的温差 例:如下图等高距为200M,求B、D两点的温差。 T差=0.6℃/100m·H相 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应用 C.局部地区热源: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100m B.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15.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 (1)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是因为乙坡的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2)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 .放牧山羊 B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 .修梯田,种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 D B A.水系特征: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概况(面积、水力资源等)、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与水系、水文结合: B.水文特征:径流量 、含沙量 、有无汛期(凌汛)、有无结冰期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水位 、补给类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紫砂壶历代名家.doc VIP
- 某银行新员工国际业务培训课件.ppt VIP
- 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ppt VIP
- 牙髓炎临床表现及诊断.ppt VIP
- 2025-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NBT47021-2012甲型平焊法兰.docx VIP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资料(浓缩500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