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_3.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实习报告_3

地质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于2009年10月31日 2009年11月4日在林州地区展开。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北临河北省,西连山西省,属安阳市,面积2046平方米,人口97.11万,辖17个乡(镇),538个行政村。它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盆地。北纬36 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南到东部丘陵与太行山相接的合涧镇。盆地略显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 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 林州市位于林州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 南南西向。盆地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侧,平均高山盆地400 500米,盆地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 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通过实习对林州的区域地层与岩性、构造、地貌形态等等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就,也掌握了罗盘的使用。不同岩石地区的观察与描述方法及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等地质工作方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习所学做一下总结。 一、地理与经济概况: 1、地势:林州地区林州盆地形态典型,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西部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黄土下覆的林州盆地。因林州盆地西依巍峨高峻的太行山,东、北、南三面接着山顶浑圆的丘陵区。整个盆地形势是西高东低。盆地形状完整,中心地形较平,略有土岗起伏,西部太行中山大致呈南北长条状分布,一般海拔100 1600米,主峰林虑山海拔1619米,中部丘陵,累累环列,山顶多呈浑圆,奇峰险崖,极为少见,平均高出地面200米,最高峰为龙洞山海拔1737米。 2、水系: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为淅河,各河均由西向东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谈、滩。其中供安阳市用水的弓上水库就是依托淅河而建的,安阳河在衡水镇受断裂控制成为地下河到善应镇又重新成为地上河。 3、气候:本区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温带东亚季风的范畴。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极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由于西依太行中山,东南北三面环绕丘陵,夏季自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受阻几乎不能吹入,本区由于地形复杂,盆地内各处也不相同,夏季盆地内受热面广大,且两旁山坡裸露,植被缺乏就,对热反应很快,气温较高。冬季因山风下降,盆地内气温较低。降水方面:以冬半年最少,下半年中又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因冬季主要为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降水多以雪的形态。总体来说,盆地降水与整个黄河北岸的华北地区相同,但是因为太行山的阻障,抬升作用降水较东部平原地区多。 4、交通:本区境内有石林铁路7公里,省道3条。另外,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横穿南北。本区的交通受地形影响很大,在各丘陵之间有许多小型不规则的盆地及平缓的谷地,河流迂回期间,形成了东部丘陵地的交通要道。目前公路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交通工具主要为陆上的汽车、货车、客车。 5、经济概况:近年来林州形成了冶金、机械铸造、建材、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主导产业。其中依托林州林虑山山水优良的优势。旅游景点有林虑山风景区、人工天河 红旗渠、双龙寺、洪谷峪寺、惠明寺、崇善寺塔、阳台寺等。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本区耕地面积较小,本区有着自己独有的土特产品如: 大红袍 、花椒、核桃、柿饼、杏脯、兔肉、豹皮等等。依然是受山地丘陵地形的影响,居民区分布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有些沿河道成条带状分布或是沿山麓山谷分布。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岩层自下往上可分为三级:太古界的黑云母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岩 石英岩 页岩、灰岩。而本区出露最新的底层为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中古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 太古界 1、花岗片麻岩:这类岩层对分布在淋病子盆地西侧,呈狭长条带形,组成太行中山的基部。此次实习在白羊凹观测到的花岗片麻岩主要含有矿物黑云母、正长石、斜长石,为等粒变晶结构(部分为变余结构)片麻构造,易风化成土,植被茂盛有乔木、灌木以板栗为主,其中在西侧的岩石中发现一些长英岩脉,其上覆地层为元古界的石英岩,二者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黑云母片岩:同是在白羊凹观测到黑云母片岩,其主要有黑云母、长石,含有少量石英,大约1%,片岩与片麻岩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