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39.ppt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3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39

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习近平 * (问):农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为什么会同时存在着产品的销毁和产品的急需?产品真的过剩了吗?还是出了其他的问题? * * * 第16课 罗斯福新政 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孙雨霞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画中“山姆大叔”怎么啦?你能说出原因吗? 1929—1933年的“山姆大叔”、罗斯福和护士 【读图说史】 “假如你成功了,你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假如我失败了,我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总统。” 临危受命树信心 ---探究“新政”之源 生产(过热) 消费(冷) 生产发展 消费旺盛 = 病态经济 (供需不平衡) 健康经济 (供需平衡) 抑制过热 扩大需求 改革(宏观调控) 【对症下药】 力挽狂澜施新政 ---体验“新政”之策 罗斯福的“智囊团” 智囊团建言献策说“新政” 【穿越时空】 1、结合教材内容全班分成6个小组,即财政金融委员会、工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就业与建设委员会、劳资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针对美国在经济危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分组讨论、交流,每组推荐1个中心发言人。 2、对各委员会措施的共同之处进行评估:总结新政的特点、实质、影响和启示。 【活动方案】 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 聚集的人们要求银行兑现 银行倒闭 股市崩溃 挤兑风潮 黄金外流 银行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管制证劵业;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财政金融委员会 面临问题 解决方案 金融秩序恢复正常,人们恢复对银行信心。 客观效果 思考:为什么选择金融业作为新政的突破口?    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来,全国倒闭的银行已超过5500家。群众的心情惶惶不安,他们囤积黄金、货币。这时银行黄金库存每天要减少2000万元,储户搞不到黄金就要纸币。结果是:一方面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得不增发纸币。银行挤兑,人山人海争提存款。当时全美18569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元左右,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为了准备现金应付提款,银行不得不出售抵押品和证券,因此损失惨重。 ——节选自《光荣与梦想》 街头卖苹果的失业者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7.6%,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 产品过剩 价格狂跌 工厂倒闭 工人失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国家对生产的调节; 调节劳资关系。 “工业委员会” 面临问题 解决方案 客观效果 减少盲目生产、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缓和社会矛盾。 思考:为什么复兴工业的措施是新政的核心? 美国农场主销毁牛奶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产品过剩 价格狂跌 农场主破产 成立农业调整署,减少耕地、 屠宰牲畜;政府对减耕减产 予以补贴,以提高价格。 “农业委员会” 面临问题 解决方案 客观效果 稳定价格,促进农业复苏 思考:为什么很多人失业生活无着落,罗斯福政府却引导农民大规模毁灭农产品? 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平的标准 生活水平下降 失业率陡增 《联邦紧急救济法》,发放救 济金,以工代赈;大力修建 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就业与建设委员会” 面临问题 解决方案 客观效果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1933年美国工人罢工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工人失业 工资低廉 压迫严重 游行罢工 《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资标准,工作时数、条件 组织工会、提高政治地位 “劳资委员会” 面临问题 解决方案 客观效果 1933年美国工人罢工 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思考:真的是为了保护劳工的利益吗?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吃救济餐的失业人员 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了房子和服饰,以便七个孩子能有吃的。 失业者、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生活困难 《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失业保险制度,救济弱势群体 通过“财产税法” “社会保障委员会” 面临问题 解决方案 客观效果 有利于社会稳定、早日摆脱危机,奠定了现代福利制度的基础。 措施 法律 机构 作用 整顿银行 金融业 恢复银行信用 复兴工业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维护农产品价格 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 缓解失业压力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 保护劳工权利 缓和劳资矛盾 《紧急银行法》 联邦储备委员会 调整农业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