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建设方案
5.1建设条件
拟建广昆高速容县互通至火车站公路位于广西东南部,玉林市最东部,10.4公里;另设容县火车站连接线,路线长约2.4公里。具体位置见地理位置图。
5.1.1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
5.1.1.1地形地貌
容县位于大容山和云开大山两大弧形山脉之间,东西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由南向东北微坡倾斜,平缓下降。县内山峦叠嶂,岭谷相间,河谷交错,丘陵起伏,是一个丘陵山地占优势的县。外廊呈北西—南东走向的长方形。容县地貌类型复杂,各种地类兼备,有堆积平原、 台地 、丘陵、山地等。河流两岸为狭小的平原台地,山地丘陵向中部逐渐下降,呈中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递次分布,在中部的槽谷地带,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表切割强烈,无平坦辽阔的平原 。
路线所经地区地貌主要为剥蚀丘陵地貌,山丘连绵起伏。山坡部位多为厚层残坡积土覆盖,植被多为松、茶等树林、灌木杂草和坡地经济作物;山谷一般堆积有较厚的残坡积土或冲洪积土,常为水田或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基岩多出露于沟谷两壁,多为紫红色风化粉砂岩。
5.1.1.2地质构造
本项目测区位于南华准地台之华夏褶皱带西缘;“云开古陆”之西北侧。灵山、廉江断裂带斜穿测区西北和东南部。
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而剧烈。区域构造走向,主要为北东向,次为东西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它们纵横交错,新老构造重叠干扰现象较为显著。褶皱类型主要有线状褶皱,次为箱状、长轴状等褶皱。断裂以北东向一组最为发育,有的贯穿测区,并成为区域性大断裂;其次为北西向和东西向两组。断裂性质,主要为逆断层,次为正断层和平推断层。
测区主要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四个构造发展阶段。其中以前二者为主。加里东运动,使全区形成强烈的挤压褶皱,同时可能还有部分断裂活动。华力西--印支运动使盖层发生剧烈褶皱并伴以断裂作用。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宽缓向斜,同时使老断裂复活,并产生一些新的断裂。
褶皱
区内褶皱发育,形态多样,不同时期的褶皱具有不同的特点:加里东褶皱以线状为特征;华力西--印支褶皱具线状、长轴状、箱状等特征;燕山及喜马拉雅褶皱则为宽缓的向斜。现将与本项目关连的叙述如下:
北流向斜 在大容山复背斜以南,北流县城--岑溪县城一带,大致呈北东东向。两端伸出区外。东北部在岑溪县城附近有扬起之势,故该处出露地层较老(奥陶系和早古生代混合岩);而西南部地层较新(志留系)。与大容山复背斜一样,遭受侵入岩、断层破坏和较新地层掩盖,保存极不完整,面貌不够清晰。
该复向斜现保存有七个次级背、向斜。它们的轴向有的呈北东向,有的呈东西向,亦有的由北东略向东偏转之势。现以大元村背斜和大坡向斜为代表叙述如下:
1.大元村背斜 位于南部石寨圩西南大元村一带。轴向北东,轴线略弯曲。长大于20公里,宽2.5公里。轴部出露下志留统下组,翼部为下志留统上组。西北翼较陡(45~70度),并在西南部大元村附近发生倒转现象,同时被断层切割而不完整。东南翼较缓(30~50度)。往北东在石寨圩附近被第三系掩盖,往南西伸出区外。次级褶皱较为发育。
2.大坡向斜 位于容县县城一带。轴向东西。西部为第三系掩盖,东北和北翼被断层切割。长大于10公里,宽4公里,幅度约1公里。由下志留统组成。两翼大致对称,倾角30~70度。具次级褶皱。
容县向斜 位于南部容县县城一带。大致呈三角形。由下第三系组成。四周向中心倾斜,倾角一般在10~20度之间,局部水平,个别达42~55度。东部完整而规则;北部和西部稍有波状褶皱,且被断层破坏。其余向斜,地层倾角平缓(5~10度),部分水平。
断层
测区内断层发育,按其方向可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及南北向4组。以前一组为主且多属逆断层;后三组次之,多为正断层及平推断层。
三堡—民乐大断层 位于三堡—民乐圩一线。大致走向为65度。长大于120公里。贯穿测区并伸出区外。切割已混合岩化的下古生界、志留系、泥盘系、下白垩统及华力西期花岗岩。在容县县城附近被第三系掩盖。大致以容县县城为中点,东段断面倾向南东,倾角30~40度,东南侧逆于西北侧之上,为逆断层,沿断层线发育成平直的断谷;西段因第四系掩盖,性质不明,两侧地貌回然不同,西北侧为中、低山侵蚀地形,二者界线平直似裁切状。断层线附近形成10~20米的破碎带,并有硅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和角砾岩、糜稜岩等现象。两侧因无相应的地层出露,故断距难以计算。
该断层可能形成于加里东时期,致使北流县城附近在早泥盘世形成较深的凹陷,沉积了约1500米的白云岩及砂页岩。
容县—岑溪逆断层 大致在容县县城—岑溪县城连线上,走向东西,长大于45公里。两端在容县县城附近消失,向东延伸出区外。错断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及第三系。在十二田附近被狮子顶—旺坡冲大断层错开,并分割为东、西两段。西段断面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