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安全工程题库.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主讲:田伟星 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暴露(接触)条件 宿主(实验动物)因素 环境因素 化学物的本身因素 研究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的意义 在评价化学物毒性时,可设法避免并控制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重现性好。 在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时,特别是在制定预防措施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一、 化学物因素 化 学 结 构 理 化 特 性 不 纯 物 含 量 化学物的稳定性 毒 物 的 生物学活性 (一)化学结构 毒作用性质 毒作用大小 H H H H H H CH3 麻醉作用 抑制造血机能 例1 麻醉 作用 1、取代基的影响-毒作用性质 H H H H H H NH2 麻醉作用 抑制造血机能 例2 具有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作用 1、取代基的影响-毒作用性质 1、取代基的影响-毒作用大小 例3 烷烃类的氢若为卤族元素取代时其毒性增 强,对肝的毒作用增加;且取代愈多,毒 性愈大:CH3Cl CH2Cl2 CHCl3 CCl4 同分异构体 一般:对位邻位间位 如二甲苯、硝基酚、氯酚等 但也有例外:如邻硝基苯醛对硝基苯醛 3、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碳原子愈多?毒性愈大(甲醇与甲醛除外)。但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一般为7~9个碳原子),毒性反而下降(如戊烷毒性作用<己烷<庚烷,但辛烷毒性迅速减低) 。 4、分子饱和度 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如乙烷的毒性乙烯的毒性乙炔的毒性。 研究化学结构与毒作用的关系在毒理学 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预测新药物生物活性 推测新药物的毒作用机理 预先估计新药物安全限量范围 按照人类要求生产高效低毒的药物。 化学结构与毒性关系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已成为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理化性质 溶解性 挥发性 分散性 纯度 1、溶解性 ①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直接影响毒性的大小,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愈大。如As2S3溶解度较As2O3小3万倍,其毒性亦小 ②影响毒性作用部位:如刺激性气体中在水中易溶解的氟化氢(HF)、氨等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而不易溶解的二氧化氮(NO2)则可深入至肺泡,引起肺水肿 ③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易侵犯神经系统 2、挥发性 ?有些有机溶剂的LD50值相似,即其绝对毒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实际毒性可以相差较大 ?如苯与苯乙烯的LC50值均为45mg/L,即其绝对毒性相同。但苯很易挥发,而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苯的1/11,所以苯乙烯形成空气中高浓度就较困难,实际上比苯的危害性为低 ?在慢性毒性试验时,用喂饲法染毒应注意毒物的挥发性,毒物加入饲料中可因挥发而减低剂量 3、分散度 粉尘、烟、雾等状态物质,其毒性与分散度有关。颗粒 越小分散度越大,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分散 度还与颗粒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10μm以上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 2.5μm以下的颗粒可达呼吸道深部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小于0.1μ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泡壁。 毒物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其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和溶 解度, 从而可影响毒性。 4.纯度 在生产环境中生产或使用的化学物质常含有一 定数量的不纯物,其中有些不纯物的毒性比原 来化合物的毒性高,对此若不加注意,可影响 对一些化合物毒性的正确评定 ?除草剂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在早期对此化合物进行研究时,由于样本中夹杂有相当量的四氯二苯-对位-二恶烷(TCDD)(30mg/Kg),此种杂质毒性非常大,急性经口LD50(雌大鼠)仅为2,4,5-T的雌大鼠经口LD50的400万分之一。 ?因此,即使2,4,5-T中杂质含量很低(低于0.5mg/kg),仍影响其毒性。2,4,5-T的胚胎毒性是由于杂质所引起,而不是2,4,5-T本身所致。 二、接触因素 ?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首先到达的器官将有差别,中毒效应也不尽相同 ?在相同化合物剂量下,接触途径不同,其吸收速度、吸收率也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接触化合物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是: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经口经皮。 接触频率和期限 急性接触 亚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给药溶剂和浓度 一般认为,浓溶液较稀溶剂吸收快,毒作用强 但如1,1-二氯乙烯:原液毒效应不明显,但经矿物油、玉米油等稀释后肝脏毒性增强 ?溶剂:如选择不当有可能加速会延缓毒物的吸收而影响其毒性 如:DDT的油溶液对大鼠的LD50为1.0mg/kg,而水 溶液为500mg/kg 三、 个体因素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