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初探.doc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广大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越来越凸显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为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服务。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笔者对此名言感触颇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课堂提问艺术,现借此平台,浅谈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间休息十分钟后,突然开始踏上又一个四十五分钟的旅程,不少学生虽然“人”在教室,但“心”还在外面游荡。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迅速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教师精心设计的疑问导入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师生进一步互动拉开美丽的序幕。譬如,我在执教苏教版《承诺是金》一课的导入时,先简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富婆载着地位、金钱、名誉、美貌、诚信等东西出海远行,突然,大海上起了风浪。一个老大爷提醒她必须丢掉船上的一些东西方可保证小船安全到达彼岸。那个富婆迟疑片刻后,先丢掉了诚信,此时一个大浪扑来,富婆伴随小船顷刻翻入大海。老大爷叹息道:这位愿意丢掉诚信的富婆,怎能到达人生的彼岸呢?学生都陶醉在故事的氛围之中,我及时提问:富婆丢掉诚信后为何不能达到人生的彼岸呢?难道诚信比黄金还重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立即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适度提问,凸显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提问,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完成。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进行针锋相对的提问,必须掌握两个“度”:
其一,提出的问题难易度适中。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是人参与学习活动的核心,而思维是个体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譬如:我在执教八年级下册《科教兴国》一课时,先提出了如下不同层次的问题:①科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有何重要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面临怎样的困境?作为国家层面如何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上述相应难度的问题,结果,每一个学生都乐在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深挖各自的潜能。
其二,提出的问题深广度融洽。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内容几乎涵盖大千世界的各方面,有点甚至涉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无穷深度,诸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就有三大国策、四大战略。假如教师在课堂进行的盲目的提问,往往不能让学生把握重点,不能全方位领悟各课所反映的本质性内涵。所谓把握深度,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知晓三维教学目标到底有多深,力争有的放矢地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有些中青年教师认为知识点挖掘得越深就越能教好学生,就越能显示自己的教学才平。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手段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结果不利于学生正确把握知识脉络,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往往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教师只有在课堂提问时坚持以重点为圆心、以难点为半径画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理解的“圆”,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辩证设疑,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
学生思维的碰撞能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苗,而每一个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锻炼。因此,我们务必尽量多设置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来锤炼学生朴素的辩证思维能力。所谓辨证设疑,主要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学会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和解答问题。只有如此,学生解答问题才能体现别具一格的特色,才能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巧妙创造悬念,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喷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苗。譬如,我在执教八年级下册《明辨是非,为人正直》一课时设置了如此的问题:有一个小青年初中毕业在家无所事事,经常在深夜行窃不少钱物,但他从来不乱花账款,而是悄悄地把这些钱资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试问:这个学生的行为属于正义的吗?此时,讨论声响彻整个教室,不少学生感到迷茫――这个小偷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一时难以下定论。于是,我继续提问:“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判断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最后大家得出结论:盗窃别人的钱物是违法行为,而主动资助贫困学生的观点也值得肯定。可见,评价一件事情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否则,不能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做出公正、合理的评判。
教学革新多渠道,与时俱进不能少,以生为本新理念,求实创新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