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设置技巧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问题设置技巧初探.doc

初中数学问题设置技巧初探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问题 设置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91-01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学生思维较为单纯,如何通过深度挖掘教材文本,实现学生思维的成功升级,全面打造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是教师要妥善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利用多种教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思维启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实际,通过教材文本问题设计、数学生活问题引导、实践问题设置等手段,为学生启动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数学学习品质的跨越式提升。   一、文本问题,启动学生数理思维   所谓文本问题,是指教师针对教材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实际设置的教学问题提示。学生思维启动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运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教材的内容特征,设计的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照顾多数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思维会发生多元联系,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网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挖掘,参与性大大提升,教与学达成较高契合度,使得课堂教学进入良性轨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一般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存在,请你先用文字语言来说明,再用几何语言来说明,最后用公式加以表示。勾股定理对所有直角三角形都适用吗?你可以用几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呢?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启了探索之旅。教师并没有对勾股定理做出太多论述和证明,而是利用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走进勾股定理的世界,先感知勾股定理的存在,再厘清勾股定理的特征,最后对勾股定理进行理性证明。由此建立起来的相关认知自然是丰富的、深刻的。在实践操作中,教师的问题引导发挥了重要的启发作用,顺利启动学生思维,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维度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教师利用学生生活固有经验感知为激发点,创设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有亲身经历的感受,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自然生发更多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从学生生活进行切入,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让学生对数理产生重要生活认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时,教师让学生分类列举生活中的数字,一类是准确数字,一类是近似数字。学生经过筛选,很快就找了一些准确数字和近似数字。准确数字:八(点)、一(个)、五十(元)、一万(里)……近似数字:、、2.33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准确数字和近似数字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特别是遇到近似数时该如何处理。因为涉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互动交流非常热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准确数字和近似数字,就是要找到数理探讨领域,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很容易会遇到一些个性认知,展开多元讨论,快速实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这对提升学生探索数学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践问题,实现学生思维升级   数学学习要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对相关数理概念进行验证,才能逐渐形成数学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数学活动设计思路众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动手操作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建立数理认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活动一: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课本上描绘出四边形ABCD,然后用大头针钉在点O处,四边形围绕点O旋转180°。提出问题:四边形起始、终了位置图成中心对称吗?活动二:根据教材上图形位置,比较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新发现?活动三: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作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作线段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作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不仅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有了深刻理解,还大大提升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设计数学问题方式众多,教师要注意考虑相关变量,对多种创设方法进行比对优化,为学生创设适合度更高的数学问题,提升问题含金量,对有效启动学生的思维有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教学问题创设成效如何,与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直接关系。只有提升教学问题的适应性,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启动数学思维,通过多元实践建立数学认知体系。   (责编 林 剑)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