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乳腺
第一节 概论及解剖
一、乳腺CT普通扫描
1.仰卧位作为乳腺CT检查的常规扫描体位,尤其是需要行增强扫描时。
2.俯卧位投照对小而松弛的乳房最为合适。
二、正常乳腺的解剖学及正常CT表现:
1. 乳头、乳晕:
①.乳腺中央有色素沉着部称为乳晕,呈盘状。乳晕区的皮肤厚度约0.6—3mm,比乳房其他部分皮肤要厚。
②.乳晕的中央为乳头,年轻未生育妇女的乳头位于第4—5前肋间,乳晕和乳头的大小因人而异。
③.乳头顶端有15—25个小孔,是为输乳孔,下与输乳管相连。
④.乳晕处有散在针尖大小的小丘,称为乳晕腺或Morgani小结。
⑤.妊娠时此腺体增大凸起,变得甚为明显。
⑥.在仰卧位上,乳头可能呈扁平形或甚至稍有凹陷。
2. 皮肤:
①.覆盖在整个乳房表面,呈线样阴影,厚度一致。一般正常皮肤的厚度约在0.5~1mm之间。确
②.定皮肤有无病理性增厚或萎缩,最好是以同侧乳晕处皮肤为基准,或与对侧同部位做比较。
③.乳晕处皮肤应是最厚的。若其他处皮肤厚于乳晕处,则应视为异常。
3. 皮下脂肪层
①.皮肤与浅筋膜浅层间的脂肪组织构成皮下脂肪层,此层宽度随年龄及胖瘦而异。
②.肥胖者乳房脂肪沉着较多,此层也相应增宽,青春期及处女型乳房此层较薄,但一般平均宽度lcm以上。
③.此层表现为高度透亮阴影,在乳房的皮下脂肪层中可以见到静脉阴影,强化后静脉血管影显示更为清楚。
④.此外在此层中还能见到或粗或细的悬吊韧带阴影,在CT图像上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内位于浅筋膜浅层、尖端指向皮肤的锯齿状结构,在乳房上半部最易显示。
⑤.发育良好的悬吊韧带则表现为狭长的三角形阴影,三角形基底位于浅筋膜浅层上,尖指向乳头方向。某一悬吊韧带的增密、增粗或走形方向异常应考虑有病理意义。可能是增生、炎症或癌瘤的侵犯而造成。
⑥.浅筋膜浅层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一连续而纤细的线样阴影,介于皮下脂肪层与乳腺组织之间。此线样阴影有时呈锯齿状。
4. 乳腺
①.主要由输乳管、乳叶、乳小叶、腺泡以及位于它们之间间质(脂肪,纤维组织,脉管等)几部分所构成。
②.乳导管
A.正常人有15—20支乳导管,开口于乳头,以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最后终止于腺泡。
B.在CT图像上表现为乳晕下方扇形结构,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经2—3cm后即不复能见到。
C.各乳导管间有脂肪分隔。乳导管在老年脂肪型乳房中显影最为清晰,数目亦最多。
③.腺体每一支乳管系统构成乳腺的叶,每一乳叶又分为许多小叶,小叶内含众多的腺泡,在叶与小叶之间则有以纤维组织为主的间质。
④. 乳腺组织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在CT图像上表现为浅筋膜浅、深两层间致密的或多或少含有脂肪岛的软组织影,边缘多较模糊,其CT值依照生理分期的不同分别为:幼年期18±8Hu,青春期20±8Hu,哺乳期15±6Hu,哺乳后绝经前期17±8Hu.绝经期12±9Hu。正常乳腺组织增强后增加的CT值为12±7Hu,均小于20Hu。
⑤.年轻妇女中因腺体及结缔组织多较丰富,故多数表现为整个乳房呈致密阴影,缺乏层次对比。随着年龄增加,腺体萎缩,纤维组织减少,并由脂肪组织取代,整个乳房显示密度减低,层次及对比亦较为清晰。
5. 筋膜及间隙
①.浅筋膜的浅层纤维与皮肤之间有网状束带相连,称之为乳腺悬吊韧带,又名Cooper韧带。
②.乳后脂肪间隙浅筋膜深层与胸大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后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在CT图像上表现为乳腺实质与胸壁肌肉间的窄带状或线状脂肪密度区,其宽度随年龄及胖瘦而异。
③.乳腺癌患者若肿瘤附近的乳后脂肪间隙浑浊或消失则提示癌瘤可能侵犯胸壁。
6. 动静脉
①.动脉:乳腺的血供主要来自三部分:
A.由内乳动脉分出1—4穿支侠应乳腺内侧;
B.腋动脉的胸支供应乳腺外侧;
C.肋间动脉的乳房支供应乳腺后部。
②.乳腺的静脉引流可分为浅层与深层两种。
A.浅层者位于皮下与浅筋膜的浅层之间,分别注入内乳静脉和颈前静脉。
B.深层静脉则有三组:
a.第一组,内乳静脉的穿行支,它是乳腺内最大的静脉。此组注入同侧无名静脉而抵达肺部,为乳腺癌肺转移的第一个途径。
b.第二组,引流至腋静脉组,自腋静脉再经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而抵肺,是转移至肺的另一途径。
c.第三组,乳腺静脉直接引流入肋间静脉,它与椎静脉相通,可经此途径造成脊椎、颅骨、骨盆、脊髓、肱骨、股骨等处的转移,另方面此组静脉血流亦可注入奇静脉,再经上腔静脉而达肺部,故为造成乳腺癌肺转移的又一途径。
③.CT表现:
A.血管CT图像上在乳腺上部的皮下脂肪层中多能见到静脉阴影。
B.未婚妇女,静脉多较细小,生肓及哺乳后,静脉增粗。
C.在老年脂肪型乳腺中,血管影显示最为清晰,有时可见到纡曲走形的动脉阴影,在增强扫描中血管显示更明显。
7. 乳腺的淋巴管:
①.乳腺内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决策系统教程之【1】系统管理员.pdf VIP
- 螺旋钢管项目策划方案通用模板.pdf VIP
- 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参数控件和报表内容自动居中设置方法.pdf VIP
- 健康管理课件PPT.pptx
-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6二次函数和经典题型(附答案).doc VIP
- Java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自定义css使用方法.docx VIP
- 小朋友介绍枪支课件.pptx VIP
- 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决策系统教程之【4】系统监控.pdf VIP
- 提高污水管道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QC成果样板).pptx VIP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