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三节-南一书局
廣東 陳白沙紀念館前「貞節牌坊」 陳獻章(1428-1500),人稱「白沙」先生,為明代重要理學家。牌坊係明憲宗(1467-1487在位)為表彰白沙之母林氏貞節事跡而下詔興建 (四) 宗族與科舉考試 1.明清時期重視族人的教育A.設置族田--a.救濟孤貧 b.資助開辦義塾B.興辦教育--以族產敦請名師C.重視仕途--狀元出身江南者多達2/3 2.宗族的地位A.為國家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B.是民間的福利組織C.是思想觀念啟蒙的教育單位 士紳階層與近世社會 (一) 士紳階層的形成 1.形成─與科舉有關 A.宋代:科舉及第→成為士大夫階級 B.南宋:出身大多為地主階級 C.明清:縣學生員(秀才)也有司法、賦役 、 禮儀等特權 2.言行具有影響力 A.擁有知識與社會地位 B.所屬宗族力量強大 (二) 士紳階層的社會功能 1.成為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 A.參與地方建設B.協助推行政令C.分擔濟荒救貧工作D.將政府政令、教化傳播給民眾 2.照顧族人─使族內子弟奮發向上,求取功名 (三) 士紳階層的二元特質 1.紳權形成A.國家授與的功名身分B.宗族、鄉里的敬重與支持 2.扮演角色—聯繫官、民的中介者A.與政府共同商議地方事務B.代替官府執行催收賦稅、維持治安等C.兼具被統治者與統治者 3.遂出現紳權與皇權的對抗—使朝廷難以駕馭 第三章 近世的發展 第一節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 第三節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第三章 近世的發展 第三節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科舉與士人從政 士大夫文化的形成 城市文明的展開 庶民的生活型態 宗族社會的發展 士紳階層與近世社會 學習重點 第三節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科舉與士人從政 1.出現「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A.教育普及-政府提倡文治 B.讀書人口日多- a.廣開科舉 b.印刷術發達 2.士大夫階層具政治與經濟雙重社會地位A.主要經由科舉考試取得功名B.也可以透過荐舉、捐納出仕 王安石 (一) 宋代士人的抱負 1.北宋-以從政為讀書求道之具體表現A.政治改革運動:范仲淹、王安石B.張載定標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南宋-以名節廉恥相尚,勇於批評時政A.與現實政治疏離B.太學有「無官御史臺」 之稱 C.宋末文天祥《正氣歌》,為宋代士人的 浩然正氣最佳的詮釋 仁宗-慶曆變法A.范仲淹改革B.以求革新朝政 神宗-熙寧變法A.王安石改革B.以求改變積弱不振 文天祥科考榜單 北宋的政治改革運動 (二) 元代士人的「仕」與「隱 1.選擇出仕-A.以年老家貧,無以為生 B.為免除徭役 C.為避免「外族」歧視 D.為理想、為抱負-許衡 2.決定隱逸-A.為忠於故國 B.為欽慕古之隱逸者 C.為道不行、時不用 D.也有欺世釣譽者 (三) 明代的政風與士風 1.明初-因太祖嚴整吏治,而士風消沉A.以廷杖最摧折士氣B.官員多不敢施展抱負,遇事推諉卸責 2.明中- A.皇帝多怠於政事,朝綱廢弛B.朝臣多結朋黨,排斥異己 3.晚明- A.黨社發出「黨議」諷議朝政→魏忠賢禁毀 全國書院,逮捕東林黨人B.明末亡國之際,不少忠貞之士擁立明宗室 抗清,書生報國觀念未曾稍歇 東林舊跡 位於江蘇 無錫,原是明代 東林黨根據地 「東林書院」所在地 顧憲成曾為東林書院題了一幅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四) 清代士人的經世致用 1.清初-對士人採懷柔與高壓並行方式A.開科取士,以為籠絡B.發動文字獄,加以整肅C.藉編修《四庫全書》禁燬犯忌書籍 2.不願從政之大儒轉為「經世致用」思想A.將經典中之知識運用在治理世事上B.著名學者: a.顧炎武-以歸納考證研究典章制度 b.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體制 c.王夫之-強調夷夏之防 清同治年間的廣東闈場,科舉考試 重地,每棟試場各以一字作為識別 闈 場 四庫全書 清代藉編纂卷帙皓帆的典 籍來消磨士人精力,並藉 機禁燬干犯忌諱書籍 士大夫文化的形成 (一) 士大夫的文化活動 1.形成-宋代 A.優遇文人--賦稅、徭役、罪刑減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七章电化学.ppt
- 第七章生物监测.doc
- 第七章基本立体.ppt
- 第七章建筑钢材.ppt.ppt
- 第七章司法原理和制度.ppt
- 第一讲-南京大学计算机系.ppt
-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痿证.ppt
- 第七章迂回的战争哲理间接路线.doc
-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doc
- 第七讲哲理法学第一节康德的法律思想.ppt
- 明胶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竞赛教学中仿生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在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与特色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职业院校“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师在线教学行为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历史课堂传统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学中大数据分析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智能学习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整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协议书教学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