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安文学
翻译 向北登上太行山,艰难呀,这山势多么的高耸。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弯曲不平,车轮都因此而摧毁。树木多么的萧条冷清,北风正传来悲伤的声音。巨熊盘据在我们的前方,虎豹在路的两旁咆哮着。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着大雪。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深深叹气,这次远征,内心感触很多。我内心多么的郁抑不平,想要从这东边回去。深广的水面上并没有桥梁,路途中我们迟疑不前。因为困惑而迷失了原来的道路,接近天黑时,还找不到可以过夜的地方。走着走着已经走了好长一段日子,人与马也都饿了。我们担著行囊边走边捡取柴火,开凿冰块用来煮成稀饭。想起诗经东山那首诗,让我产生连绵不绝的哀伤。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杂诗》六首,更多地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激不平之情。《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 3、反映社会乱离。 前期诗作《送应氏》,借送别真实地描写了在洛阳所见景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无限感慨。后期诗作如《泰山梁甫行》,描绘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4、闺怨诗和游仙诗。 《七哀诗》抒写女子的相思与隐忧,其间寓有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游仙之作如《五游》、《升天》、《仙人篇》是诗人晚年的精神寄托,此中寓有沉重的人生感慨。 (二)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钟嵘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精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序》),对其诗歌风格的概括,是相当准确的。具体来说:1、大大加强了抒情化色彩。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无论是前期的任侠使气,还是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体现了他的个性特色。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特征,激越感人。2、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曹植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也吸收了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成就,增加了诗歌的词藻华丽和生动形象的特征。其《美女篇》虽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更为细致。他的诗善用比喻,有时通篇为喻,如《野田黄雀行》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难者,《吁嗟篇》以转蓬飘荡喻流徙生活。 3、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 曹植精通音律,他的诗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之美。如“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情诗》);“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赠白马王彪》),皆平仄协调,音节铿锵。“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公宴》)“被”、“冒”两字独具匠心。4、讲究谋篇布局。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善于以警句开篇,精警突出,造成强烈影响。 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置于其首,“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置于其中,使诗情振起。《赠白马王彪》在结构布局上采用章章蝉联的方式,续续相生,层次分明地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感情,使全诗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曹植的文章,散文书札有《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文笔锋利简洁,表现其自视甚高的性格。后期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感情十分充沛,文章骈俪成分较多,写得酣畅淋漓,大有汉初政论文章的气势。 《洛神赋》是一篇抒情小赋,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诗人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最后由于“人神之道殊”而被迫分离,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辞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华茂,抒情意味和神话色彩很浓,历来为人称道。 建安七子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或称“邺中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字文举,153—208),陈琳(字孔璋,?—217),王粲(字仲宣,177—217),徐干(字伟长,171—217),阮瑀(字元瑜,?—212),应瑒(字德琏,?—217),刘桢(字公干,?—217)七人。 钟嵘《诗品序》:“自王(粲)、杨(雄)、枚(乘)、(司马相)如之徒,辞赋竞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唯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为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1、王粲: “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王粲才名早著,少年时即为蔡邕所重。十七岁时避难荆州,依附刘表十五年,但不被重用。后归曹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