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学院
弘扬中华文化 增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民族凝聚力
彭慧 潘国政
摘要:中华文化是维系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努力把他们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华文化的旗帜下,不断开创海外统战工作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华文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凝聚力
中华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方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分子都具有吸引力,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化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既是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无形纽带,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对推进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文化是联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蕴涵“中华一统”、“爱国主义”、“和而不同”和“群体至上”等思想的中华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维护和促进统一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文化不仅是联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也是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外炎黄子孙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1.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一个民族或群体的“自我意识”和他们千百年来在同一文化空间里形成的传统文化意识,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他们所特有的语言、习惯,是保持其独特性的基础。这就是在不同地区彼此互异的文化圈里,面对文化的多样性,能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的原因所在。[]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来源于民族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取决于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取决于民族成员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文化模式的肯定和崇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这是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民族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通过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来自于不同地域、血缘关系各异的人们最终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意识,通过不断强化的民族情感,民族
作者简介:彭慧 女,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潘国政 男,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成员和民族群体的归属感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2]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融入中华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以汉族为主的封建国家,不仅面临内忧,而且外患不断,自秦汉匈奴的入侵、南北朝和五代的“五胡乱华”,直到蒙族、满族的入主中原,历两千年不断,最后都以自愿认同汉族文化,形成了以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56个民族的文化族体。[3]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融合过程,就是文化认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永恒的作用。由共同的文化心理而带来的民族整体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稳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促成了中华民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内聚。中华儿女无论生活在本土,还是移居海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始终不渝,基于文化认同而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历久弥坚—我们的老祖宗是炎帝、黄帝—都希望中国统一,那种分裂状况是违反民族意志的。”[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分裂和动乱,但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始终是社会主导形式。即使是在分裂状态下人们也心归统一、力争统一。以分裂最久的南北朝为例,南朝始终没有放弃北伐中原,统一中国的理想,北朝也始终以统一中国为目标,最后自北而南统一于隋朝。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中华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而整合后的文化更具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反过来又增强了政治一统。
由此,大一统的文化思想始终在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精神纽带和桥梁作用。
3.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归宗炎黄、凝聚华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爱国爱乡,恋土归根、报效桑梓等,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早在春秋时代的《战国策》中就出现了“爱国”一词;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就有“爱国如家”的说法。儒家不但追求理想人格,而且孜孜以求国格,将国家的荣誉、尊严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国家可以“杀身成仁”。在国荣我荣、国辱我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识熏陶之下,涌现了众多民族英雄,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并将这种爱国深情升华为崇高的道德责任汉代苏武被扣异邦年仍持节牧羊、至死不降;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但悲不见九州同”。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