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_第九章_活性污泥法6
第五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 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项: ①水力负荷; ②有机负荷; ③微生物浓度; ④曝气时间; ⑤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 ⑥氧传递速率; ⑦回流污泥浓度;⑧污泥回流率; ⑨曝气池的构造; ⑩PH和碱度; ?溶解氧浓度。 二. 问题分析 1.水力负荷 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量的变化规律:一天内污水流量是变化的,高峰常出现在白天,低谷则出现在黑夜。高峰值约为平均流量的200%,最低值约为平均流量的50%。污水流量还随季节变化。 水力负荷变化的影响表现: 1)对曝气池的影响:当流量增加时,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影响出水质量,同时影响曝气池的水位。若为机械表面曝气机,由于水位的变化,它的运行就变得不稳定。 2)对二次沉淀池的影响:使表面水力负荷增加,上升流速增加,沉降效果下降。 活性污泥法系统承受周期性水力负荷的冲击,对运行十分不利,可通过集水井和泵的配合调蓄后,得到相对较稳定的流量。 2.有机负荷 曝气区容积的计算,常以污泥的有机负荷率N作为设计参数。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污泥负荷率和MLSS值。从公式可知, N值大,曝气池所需的体积可以小一些。污泥有机负荷率的大小影响处理效率。根据经验,当采用活性污泥法作为完全处理时,设计的污泥负荷率一般不大于0.5 kg(BOD5)/kg(MLSS)·d;如果要求氮素转入硝化阶段,一般采用0.3 kg(BOD5)/ kg(MLSS)·d。有时为了减小曝气池的容积,可以采用高负荷,即污泥负荷率采用1以上。采用高的污泥负荷率虽可减小曝气池的容积,但出水水质要降低,而且使剩余污泥量增多,增加了污泥处置的费用和困难,同时,整个处理系统较不耐冲击,造成运行中的困难。有时为避免剩余污泥处置上的困难和要求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可靠,可以采用低的污泥负荷率(0.1),把曝气池建得很大,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维持较高,可以基本上没有剩余活性污泥,这就是延时曝气法。 3.微生物浓度 提高MLSS,可以缩小曝气池的容积,或者说,可以降低污泥负荷率,提高处理效率。那么,在设计中采用高的MLSS是否就可以提高效益呢?这种想法是一种错觉。 其一,污泥量并不就是微生物的活细胞量。曝气池污泥量的增加意味着泥龄的增加。泥龄的增加就使污泥中活细胞的比例减小; 其二,过高的微生物浓度在后续的沉淀池中难于沉淀,影响出水水质; 其三,曝气池污泥的增加,就要求曝气池中有更高的氧传递速率。否则,微生物就受到抑制,处理效率降低。而各种曝气设备都有其合理的氧传递速率的范围,对于每一种曝气设备,超出了它合理的氧传递速率范围,其充氧动力效率将明显降低,使能耗增加。因此,采用一定的曝气设备系统,实际上只能够采用相应的污泥浓度,MLSS的提高是有限度的。根据长期的运行经验,采用鼓风曝气设备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时,曝气池中MLSS在2000mg/L左右是适宜的。对不同的水质、不同的工艺应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合理的微生物浓度。 4.曝气时间 曝气时间和有机负荷的关系很密切,在考虑曝气时间时要注意一些其他有关因素。当曝气池做得较小时,曝气设备是按系统的负荷峰值控制设计的。这样,在其它时间,供氧量过大,造成浪费,设备的能力不能充分得到利用。但若曝气池做得大些,则可降低需氧速率,同时由于负荷率的降低,曝气设备可以减小,曝气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因而要仔细地评价曝气设备和能源消耗的费用以及曝气池的基建费用,使它们获得最佳匹配。 假如希望获得硝化处理结果,那么曝气时间长短的选择是重要的。无论是含碳物质代谢需氧还是硝化代谢需氧,都要求足够的氧。长时间曝气能降低剩余活性污泥量,这是由于好氧硝化以及内源呼吸降低了活性物质量所致。这样的系统更能适应冲击负荷,但曝气池容积增大。 5.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 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泥龄,即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单位是d。通常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约为水力停留时间的20倍。延时曝气系统的比例为30:1,甚至为40:1。对于高负荷系统,其比例接近10:1。通常活性污泥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对城市污水来讲为4~6 h,则相应的微生物停留时间为3.3~5d。延时曝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则微生物停留时间为30 d左右。高负荷系统曝气时间为2~3 h,微生物停留时间约为1d。这些是经验的数值。 6.氧传递速率 氧传递速率将最终决定任一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净化效率。氧传递速率要考虑两个过程,即氧传递到水中以及真正传递到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