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裂缝与缝合线 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两侧会有近垂直与层面的细微的高导异常,当压溶作用主要来自上覆岩层压力,缝合线基本平行与层面,当压力来自水平构造挤压作用时,缝合线基本垂直于层面。 在图像上表现为断层面附近层理严重变形甚至错断,有模糊感,断层上下地层倾角或倾向渐变。 裂缝与断层 (1)诱导缝是就地应力作用下即时产生的,因此与地 应力有密切关系,故排列整齐,规律性强;而天 然裂缝常为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又遭地下水的溶 蚀和沉淀作用的改造,因而分布极不规则; (2)天然裂缝常遭受溶蚀和褶皱的作用,故裂缝面总 不太规则,且裂缝张开度不稳定,时宽时窄,边 缘不光滑,而钻井诱导缝张开度稳定的多,边缘 较光滑; (3)钻井诱导缝直接切穿不同的岩石,在砾石层中直 接切穿砾石,而天然裂缝则绕砾石而过; (4)诱导缝一般径向延伸较短,有些不能切割整个井 眼,而天然裂缝在图象上显示为一条完整的正弦 曲线,切割整个井眼。 诱导缝和天然裂缝的区别 重泥浆压裂缝 应力释放缝 机械破碎裂缝 天然裂缝 溶蚀孔洞的识别 孔洞在FMI图像上为暗色的低阻异常体,多为分散的斑点状、串珠状或有针孔状的小孔洞连成的呈现云雾状,常常与裂缝伴生。 孔隙性溶洞 裂缝性溶洞 黄铁矿晶体 溶蚀孔洞 都是高电导异常,但 黄铁矿电阻率极低, 与周围电阻率有很大 差异,表现为突变的 特点,图像上的黄铁 矿斑块边缘异常清楚 ,多为分散状分布。 而溶蚀孔洞的高电导 异常与周围地层是渐 变的,边缘呈侵染状 ,不很清晰。 溶蚀孔洞 井眼崩落 由于地应力造成的井壁崩落,形成椭圆井眼,扩径的地方容易造成仪器贴井壁效果差,在图像上形成类似溶孔的假象。区别是崩落是有方向性的,在一定井段上下有一致性,而溶孔无方向性,随机分布。 成像分析成果图(1:10) 断 层 高阻缝 高导缝 层 理 诱导缝 一、概述 二、超声波成像测井技术 三、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 四、成像测井数据处理 五、声电成象测井资料地质应用 六、油田应用实例 超声波成像测井原理 超声波成像测井采用旋转式超声换能器,向井壁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束,声波在井壁与钻井液界面被反射回来,又被换能器所接收。换能器以一定速度环绕井壁,仪器也以一定速度上提,即测量点呈螺旋上升,达到纵、横向上连续的测井记录。岩石声阻抗的变化会引起回波幅度的变化,井径的变化会引起回波传播时间的变化。将测量的反射波幅度(AMP)和传播时间(TT)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按井眼内3600方位显示成图象,就可以对整个井壁(100%)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超声波成像测井主要应用 (1)360度空间范围内的高分辨率井径测量,可分析井眼的几何形状,推算地层应力的方向; (2)探测裂缝和评价井眼垮塌; (3)进行地层形态和沉积构造分析; (4)确定地层厚度和倾角; (5)检查套管腐蚀和变形情况; 一、概述 二、超声波成像测井技术 三、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 四、成像测井数据处理 五、声电成象测井资料地质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斯伦贝谢测井公司推出了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FMS),揭开了电成像测井技术发展的新篇章。90年代中期,斯伦贝谢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FMI),同时阿特拉斯公司的STAR、哈里伯顿公司的EMI相继投入服务。 电成像测井原理 在测井中借助推靠器将极板推靠到井壁上,极板发射一交变电流,使电流通过井内泥浆柱和地层而到达仪器上部的回路电极,极板中部的阵列电极向井壁发射电流,在推靠器及极板金属构件上施加一个同向的电位迫使阵列电极电流向井壁聚焦发射。测量的阵列电极上的电流强度反映出电极正对着的地层由于岩石结构或电化学上的非均质性引起的微电阻率的变化。在测量过程中,沿井壁每0.1英寸进行一次采样便获得了全井段细微的电阻率变化。 斯伦贝谢公司FMI成像测井仪 阿特拉斯公司STAR成像测井仪 哈里伯顿公司EMI成像测井仪 三种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90 90 90 最大井斜(0) 138 138 138 耐压(MPa) 177 177 177 耐温(0C) 0.2 0.2 0.2 分辨率(in) 59 59 80 8.5in井眼覆盖率(%) 6.25-16 6.25-21 6.25-21 适应井眼(in) 5.7 5 5 仪器外径(in) 0.3 0.3 0.3 钮扣电极行距(in) 0.1 0.2 0.2 钮扣电极间距(in) 0.16 0.16 0.16 钮扣电极直径(in) 144 150 192 钮扣电极数(in) 6 6 8 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