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气象预测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农业气象预测方法

第一篇 现代农业气象常规观测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一章 常规作物观测方法 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大豆等,做好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为充分利用气候,指导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育期观测 作物发育期的观测,是根据作物外部形态变化记载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发育期出现的日期。以了解发育速度和进程,分析各时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鉴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 1.1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 1.1.1.1观测作物和品种 观测作物应记载作物的品种类型和大田栽培方式等(见表1-1-1)。 表1-1-1 主要作物品种类型、熟性和栽培方式 作物名称 品种类型 熟性 大田栽培方式 水稻 常规稻、杂交稻,籼稻、粳稻、糯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 早熟、中熟、晚熟 直播、移栽 小麦 冬小麦(强冬性、冬性、半冬性、春性);春小麦 条播、撒播;平作、套作 玉米 常规玉米、杂交玉米,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爆裂型、糯型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间作、套作;直播、移栽、穴播、地膜覆盖 棉花 陆地棉(普通棉),海岛棉(长绒棉)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套作;直播、移栽、地膜覆盖 大豆 蔓生型、半直立型、直立型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套作、间作;穴播、条播 油菜 白菜型、芥菜型、甘篮型 早熟、中熟、晚熟 平作、套作;穴播、移栽、撒播 其它作物品种类型可不记。熟性和大田栽培方式可参照上表记载。表中各项内容可请农业部门协助鉴定。 1.1.1.2观测次数和时间 (1)发育期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但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2)禾本科作物抽穗(抽雄)、开花期(含玉米吐丝期)每日观测。 (3)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很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具体时段由台站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年作物生长情况确定。 (4)冬小麦冬季停止生长的地区,越冬开始期后到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0°C之前这段时间,每月末巡视一次,以后恢复隔日观测。 (5)观测时间一般定为下午,有的作物开花时间在上午,开花期则应在上午观测。 1.1.1.3观测地点的选定 (1)测点位置:在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按区顺序编号,发育期观测在此进行。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为增强代表性,各区测点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个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不能小于2米,面积大的地段应更远些,以避免边际影响。切勿将测点选在田头、道路旁和入、排水口处。 (2)选定时间:一般在作物出苗后,下一发育期出现前进行;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大田植株成活(返青)期进行。 (3)测点面积: 条播密植作物宽为2-3行,长为l-2米。 穴播或稀植作物宽为2-3行,每行长可包括15-20穴(株)。 撒播作物为1平方米。秧田、苗床为0.25平方米。 间套种作物可酌情加大。 (4)观测植株选择:分蘖作物分蘖前以株为单位观测。分蘖后以茎为单位观测。 条播密植作物:观测植株一般不固定,分蘖作物分蘖期固定植株观测。观测时在观测点连续取25株(茎),分蘖作物拔节期取10个大茎(大茎的概念指:有3 片或以上完整叶片、生长健壮、旺盛的茎)。 稀植作物:定苗前植株不固定,定苗后固定植株观测。每个测点连续选取10株。 穴播(栽)作物:每个测点连续固定5穴(丛),分蘖作物拔节期每穴取2个大茎。 撒播作物:观测植株不固定,每次观测各点取25个株(茎)。 间套作作物:观测植株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按上述规定进行。如果两种作物均为规定观测作物,则分别观测记载,若只观测一种,则应在备注栏内记载另一种作物的主要发育期(目测),不作正式记录。 保护地栽培作物:如薄膜育苗、温室育秧、地膜栽培等,植株选择根据同栽培方式而定。观测在保护地内进行,要在备注栏内注明。 1.1.1.4发育期的确定 (1)当观测植株上或茎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入了某一发育期。地段作物群体进入发育期,是以观测的总株(茎)数中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所占的百分率确定的。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为发育始期,大于或等于50%为发育普遍期,大于或等于80%为末期、一般发育期观测到50%为止(本章有明确规定的发育期除外),分枝作物有的发育期还应观测盛期。《规范》规定进行作物发育期观测时,采用隔日观测。如果第一次观测植株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大于或等于10%,隔日后第二次观测植株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大于或等于80%,制作农气表-1时普遍期栏与末期栏的记载方法是:普遍栏记第二次观测的日期。如果是需要进行末期观测的发育期,则第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