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优秀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

课题 胡同文化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作的序。作者先是介绍了北京胡同的基本情况,进而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最后阐明胡同及其文化走向衰亡的必然命运。作者并没有把这篇文章当作正式的序文来写,而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篇具有个性风格的散文小品。 学情分析 当代中学生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冲击较多,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要引导学生对以往的事物进行灵魂的触摸,学会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 2.把握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理清思路。 3.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一往深情,及胡同文化走向没落的必然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继承与批判的文化心态。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 2、理解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3.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抓住第1段中总领全文的句子和其它文段中的关键句,理清全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分别概括北京胡同建筑的特点、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并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及作品的语言特色等。 预习词语积累 披离:覆散开来的样子。安土重zhòng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 挪nuó窝:搬家。 远亲不如近邻:关系疏远的亲戚比不上居住很近的邻居。 腌yān萝卜:用盐浸制萝卜。 熬āo白菜:白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 姑奶奶:娘家称已出嫁的女儿,以示娇贵。 摞luò:成堆摆放。 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 没mò落:衰败,趋于死亡。 凭吊:对着遗迹、碑墓等怀念(故人旧事)。 低徊:徘徊;流连。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社会或个人的财富积累。 课前播放录音: 胡同行板: 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象那棋盘布在北京啊,/砖塔胡同年代最久,/交民巷它最长可分西东,/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您哪,要侧身行…… 或者播放歌曲: 听一听北京城里的胡同歌,在歌声里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胡同深处传唱的北京民风。 前门情思大碗茶: 我爷爷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着它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它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淳厚的香味含着泪花。 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却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叫一声杏仁豆腐滋味真美。/我带着童心带着思念再来一口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这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淳厚的香味,直传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一首歌,它反映的是哪个地方的特色?(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的北京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008!不过,你们是否知道,在这座大都市的现代文明背后,还留存着一处处古老的人文景观,例如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今天,让我们跟随已故作家汪曾祺一起走近北京,了解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 二、简介作者,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当过教师、编辑等。少时常到其家所开的万全堂中药店廊下的书摊借阅唱本。生平喜读风物民俗、方志游记、草木虫鱼、书论画论、笔记野史之类的闲杂图书。他说:“我看杂书所用的时间比看文学作品和评论要多得多。”他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汪先生熟悉市井民居生活,经他的描述,一方水土鲜活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作者以一种文化的品味悠闲、散淡地叙说北京胡同,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现象以及世代居住于此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生活习俗有了如此生动形象的了解。面对新旧文化传统的碰撞,作者在字里行间浸润着一种对胡同文化的怀旧情绪,传递着些许的伤感。 3.补录: 人评汪曾祺小品:汪老的随笔小品,像《胡同文化》、《昆明的食菌》、《故乡的野菜》,散而庄,淡而腴。记人事,写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