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矿工程-响水井田河西矿井第二采区设计方案说明书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学 院: 矿业学院 专 业: 采矿工程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任课教师:
年 月 日
目 录
第一章 采区地质特征 4
§1 采区概况 4
1.1.1采区位置 4
1.1.2采区境界 4
1.1.3 与邻近采区的关系 4
1.1.4 与地面关系 4
1.1.5 采区内煤层厚度与煤系产状 4
§2 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6
1.2.1 地质情况 6
1.2.2 煤层 8
1.2.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9
1.2.4 瓦斯 9
1.2.5 煤的自燃倾向性 9
§3 采区储量:(列表) 9
第二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
§1 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10
2.1.1采区生产能力 10
§2 采区服务年限 10
2.2.1采区服务年限 10
第三章 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10
§1 采煤方法选择 10
3.1.1采煤方法选择 10
§2 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11
3.2.1采区斜长及走向长 11
3.2.2回采工作面长度、形式 11
3.2.3 煤柱尺寸 11
3.2.4区段斜长和数目 12
3.2.5 采区通风方式 12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 12
§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12
4.1.1 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采区联合形式 12
4.1.2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 13
4.1.3煤层间联系方式 13
4.1.4采区车场型式 13
4.1.5 方案比较选取 13
4.1.6 方案技术比较表 13
4.1.7经济比较 17
§2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25
4.2.1 运煤系统 25
4.2.2 运料及排矸系统 26
4.2.3 通风系统 26
4.2.4 排水系统 26
§3 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26
4.3.1回采工作面产量 26
4.3.2 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数目 26
4.3.3 备用回采面及掘进头设置 27
4.3.4 采区生产能力验算 27
§4 开采顺序 27
4.4.1开采顺序 27
§5 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27
4.5.1 采区巷道 27
4.5.2 采区巷道断面图 28
4.5.3 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 34
第五章 回采工艺 34
§1 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34
5.1.1 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34
§2 回采工艺的确定 36
5.2.1 回采工艺的确定 36
§3 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39
5.3.2 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 40
5.3.2 综采工作面作业循环表 41
第六章 采区设计概算及工作面成本计算 41
§1 采区概算 41
6.1.1 巷道工程概算 41
6.1.2 运输及机电设备概算 42
6.1.3 采区总概算 44
§2 工作面直接成本 44
6.2.1 工作面直接成本 44
§3 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示表 45
6.3.1 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5
参考文献 46
附录 46
总 结 47
采区地质特征
采区概况
1.1.1采区位置
该采区位于贵州省盘县南部,响水镇、大山镇及忠义乡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04°33′23″~104°42′10″,北纬25°24′39″~25°32′28″。本采区为响水井田河西矿井的第二采区,本采区位于主副斜井东翼,为主副斜井向东翼开采的首个采区。采区大巷标高为+1000。
1.1.2采区境界
开采范围是西面以井口井筒为边界,北面以3号煤层露头线为边界,南以+1000标高为界,东以图中所给的采区边界线为界。
1.1.3 与邻近采区的关系
本采区的井巷布置是主副斜井向东翼煤层开采的首个采区的两条大巷的基础上进行巷道网络的布置。根据各种地质因素和矿井开采技术原因,把这个井田划分成三个采区,其中东一拥有独立的一套开拓系统,与东二和东三采区没有联系;东二采区和东三采区共用两条大巷作为运输和轨道通向主斜井和副斜井,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连通到东三采区的开采范围。东二采区和东三采区分别独立通风,其通风互不影响。
1.1.4 与地面关系
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发育单面山。含煤地层与其上覆飞仙关组、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构成宽缓的单斜谷,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单斜谷前、后两坡冲沟均较发育。局部地段发育滑坡、崩塌及剥落等坡地重力地貌;地形平缓开阔地带属溶蚀构造为主的岩溶地貌,常见溶蚀洼地、漏斗、溶洞及落水洞等岩溶形态。整个井田地貌形态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