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敏性鼻炎

方藥:桂枝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本方以佳枝湯解肌調營衛為主藥;玉屏風散補肺益氣,北耆配防風可固表,配白朮則固裏,使外有所衛,內有所據,則邪去而不復:佐以黨參。五味子加強補肺氣而止鼻涕。全方具有溫肺補氣、調和營衛,達到固表安裏,邪不可干的目的。? 加減法:若寒症鼻塞較甚加細辛。羌活,蒼耳子溫肺散寒,通利鼻竅;若氣短咳嗽加炙麻黃、北杏、蘇子定喘止咳;若鼻涕白粘或淡黃者加黃芩、菊花兼清肺熱。 * 2.脾虛及肺、水濕上泛鼻竅 肺主氣,脾胃氣血生化之源,如脾氣虛弱,可致肺氣不足,肺失宣降,則津液停聚,日久凝滯鼻竅而為病。 主証:除打噴嚏流清鼻涕外,鼻塞較嚴重,伴前額頭重,或眉心墜痛感,鼻腔粘膜水腫明顯,或鼻甲息肉樣變,或中鼻道息肉,嗅覺減退,全身乏力,肢重腹脹,納呆便清,舌胖淡紅有齒印,苔白膩,脈懦弱。 治法:健脾補氣。化濁通竅。 *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 本方以補中益氣湯補益中氣,調補脾胃,培土生金力君。其中黃耆補肺益氣,助陽固表,炙甘草。黨參補氣健脾和中,三味著重強健脾肺。肺統全身之氣,脾為生化之源,二臟氣強健則氣血健旺,氣機運轉正常。而小青龍湯是專治外邪挾水飲的方劑,脾虛則運化失常,水濕上泛,停聚鼻竅。肺虛不能宜發衛表,風寒邪氣上乘於鼻。《諸病源候論》云:“夫津液涕唾,得熱則干燥,得冷則流溢不能自收”。故用桂枝、麻黃。細辛解肌溫陽散水濕,配芍藥。五味子斂肺止涕。綜觀全方具有健脾補肺調中,消腫止涕,固表強壯的作用。臨床用之得當,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加減法:鼻癢甚者加入蜈蚣、全蝎。地龍袪風通絡止癢;鼻塞甚者加路路通。蒼耳子、玉不留行活絡通竅;小孩因臟腑驕嫩,應避免辛燥之品反傷正氣,宜用參苓白朮散加紫苑、蒼耳子、蟬蛻、全蝎。取其鍵脾滲濕、益氣調中、袪風通竅的功效。 * 3.腎元虧虛,脾肺失溫 腎主水,主納氣,為氣之根,又主命門之火,腎中精氣充盛,肺得塭養;若腎氣不足,氣不歸元,攝納無權,肺失溫養,陽氣易於耗散,上越鼻竅而為病。 主証:鼻塞噴嚏流清稀涕,形寒怕冷,手足不溫,每感肩背部有些涼意就會發作,伴頭暈耳嗚,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夜來多尿,或陽庭早泄。檢查可見雙下鼻甲腫脹,粘膜灰淡或淡暗紅,分泌物清稀如水,舌質淡紅,苔白潤,脈細弱。 治法:溫腎壯陽、健脾止涕。 * 方藥:溫陽止鼽湯。 本方以熟附子溫腎壯陽益火之源,取桂枝辛溫上行助附子更能溫通經脈,茯苓、白朮淮山配附桂而有溫陽行水扶脾之功效,方中還具有六味地黃丸補陰和陽,五味子、白芍既制附桂之溫陽又助六味丸滋腎納氣,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法:鼻癢甚加蜈蚣、全蝎、地龍乾袪風通絡; 喘咳短氣者加蘇子。女貞子、烏梅納氣定喘。 此外,若腎陰也虛者,可適加炙龜板、黃柏堅陰和陽。 * 期刊專題1 針刺配合天灸治療過敏性鼻炎36例 中醫學報 2010 年1 月第1 期 * 前言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臨床表現為鼻癢、鼻塞、連續噴嚏、大量清水鼻涕甚至咽癢、眼癢等。針對過敏性鼻炎病人逐年增多的狀況,我們從2006年7月-2008 年9月將108 例過敏性鼻炎病人,隨機分為3組,分別採用針刺、天灸、針刺配合天灸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導如下。 * 資料 108例過敏性鼻炎患者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42例,女66例;年齡15-65歲,平均(32. 56 ± 22. 54)岁;病程0. 5-40a,平均(10. 76 ± 9. 54) a。隨機分為針刺、天灸、針刺配合天灸3个治療組,每組36例。3组間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分析,均P 0. 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 * 治療方法 針刺治療組: 主穴取大椎、風池、迎香、印堂、合谷,配穴隨症加減。大椎用1. 5寸毫針,餘穴用1寸毫針。風池向鼻尖方向進針,迎香向鼻根方向斜刺,印堂平刺夾持進针,深達鼻根處,使針感擴散至鼻尖部,合谷用1寸毫針向上斜刺,以針感向上傳導为佳。各穴平補平瀉,以務必有酸麻沉脹等得氣感為度。留針30min,10 min行針1 次,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 療程,療程間隔5d,針治2個療程。 * 天灸治療组: 取肺俞、大椎、風門、天突、膻中等穴;天灸藥物:白芥子30 g,延胡索、乾薑、丁香各10g,生甘遂、細辛各15 g。將上述藥物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治療時局部常規消毒後,取藥粉2g,用鮮薑汁調和,做成直徑約為1. 5 cm,厚約0. 5 cm的圓餅貼於上述穴位上,用4cm × 4cm胶布固定,4-6h 後取下。於每年夏天初伏開始治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