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技术论文 第一章 物联网的简介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现代化物流和电子商务已是大势所趋。 而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在物流信息交换、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信息失真、信息交换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以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每年由于信息传递问题所造成的缺货率大约是8%左右,如果可以减少1%的缺货率,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给沃尔玛增加10亿美元的收入[1]。 另外,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剧增,各类信息内容呈爆炸式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和昂贵的信息成本,使得人们无法独立生产所需要的数据,而必须通过共享来获取资源和必要的信息。那么如何实现实时地信息交流呢? 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 ID中心提出的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启迪.人们将每一件物品赋予一个唯一的编号,EPC标签是这一编号的载体,当EPC标签贴在物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的时候,即将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唯一编号(标准说法是“产品电子代码”或“EPC代码”)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1]。 基于互联网和射频技术的EPC系统,即实物物联网(简称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Radion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天线数据通迅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Internet of things”。它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EPC标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可以实现对EPC标签信息的读取。读写器获取的EPC标签信息,并把标签信息送入互联网EPC体系中PML(Physical Mark_Up Language,实体标记语言)服务器后[2],就实现了对物品信息的采用和追踪。然后利用EPC体系中的网络中间件等,可实现对所采集的EPC标签信息的利用。 1.2目前的发展现状[3] 随着RFID技术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日渐成熟,标准逐渐统一,EPC系统也不断完善,EPC技术为更广大的人所了解,所使用。 1.2.1国外EPC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中期产生的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射频标签本身的价格昂贵,阻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Auto-ID中心,进行射频识别技术的研发,通过创建RFID标准,并利用网络技术,形成EPC系统,目的是建设全球实物互联网。 具体来讲,EPC系统在国际上的测试可分为三个阶段: 试验第一阶段(货堆):2001年9月,Auto-ID中心成功读取了宝洁公司位于密苏里州Cape Giradeau工厂中手纸货堆上的EPC代码。10月,该厂有一批货物要发往位于Oklahoma, Tulsa Sam’s俱乐部,当货物离开工厂时,货堆上的EPC代码在异地被成功的读取。 试验第二阶段(货箱):2002年2月,联合利华、宝洁、卡夫、可口可乐、吉列、沃尔玛和强生等公司将包装盒上配有EPC标签的货物在全美8个州中选定的配送中心和零售商之间运输,尽管从货堆试验到包装盒试验大大增加了传输的数据量,系统运行仍然良好。 试验第三阶段(单个物品):2002年底,Auto-ID中心测试系统处理更大数据量的能力,标签被加载到单个物品上。 EPC可为每一单个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以EPC软硬件技术构成的“EPC物联网”,能够使产品的生产、仓储、采购、运输、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大大提高全球供应链的性能。虽然目前EPC系统还没有真正地应用在企业的管理行为中,但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兴趣。目前,在全球共有90个终端用户和75个系统集成商进行EPC系统的测试,他们一起合作,整合EPC系统的产品标识,建立EPC实施方案。EPC系统的研发,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在美国,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表示从2005年1月起,沃尔玛将让他们的前100位主要供应商在他们的货物中放入EPC标签,应用到1个关键配送中心。从2006年1月起,应用到所有配送中心。制造业如吉列、强生、宝洁以及知名的物流企业如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也都承诺要尽可能将EPC系统引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在日本,EPC系统国家发展战略已经制定。在其战略中强调要进行EPC系统研究,由经济产业省和总务省,推广电子标签的普及,力争将标签价格降至3-5日元。同时,在该战略中也指出要建立E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