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景.doc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景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问题情景?它的心理依据是什么?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这个事件时,它就不再是有兴趣的。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而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即当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当前经历的事物)既具有和谐(适应)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性就引起克服不和谐的努力,而使其建立起新的平衡。因此,此时的兴趣的水平是最高的。我们所说的问题情景,正是这种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的情景。也就是所谓既有和谐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的那种不平衡性。简言之,问题情景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
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有了问题亟待解决之时。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人的思维活跃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表现出高度集中、高度振奋。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只有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知识带有情绪色彩。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广大同行的经验成果,结合本人的实践感受,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 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都是增效减负,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盲目地添加一些笑料,故弄弦虚,喧宾夺主。即是说,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2.2 启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问题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3 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在课堂情趣创设中,要寓庄于谐,尽量使语言准确,认真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为了让学生发笑或叙述方便,信口比喻.如把“移项”说成“搬家”,把“多项式相乘”称为“打开”,把“提取公因式”说成“拿出来”等等。那些不恰当的比喻,将有碍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而不失严密,形象而不失准确。
2.4 灵活性原则
教学工作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教书匠”,就在于“每节课都是新的”。且不说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千变万化,单就每堂课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就是对一个老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了。比如学生提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或个别学生故意捣乱,或教师自己出了点差错,一个成熟的教师便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创设问题情景,化解课堂障碍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3.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1】 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认为能顶上吗?
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哪个大?
通过这个有趣例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2 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案例2】 椭圆概念的教学,如果凭空说道理,学生是难以明白的,如果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根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综合技能(第2版)PPT课件 基本护理技术-注射技术.pptx
- 高中数学:习题2:幂函数.doc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常用版).doc VIP
- 2023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全八册】知识点总结 .pdf VIP
- LY_T 3314-2022 皂荚培育技术规程.docx
-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 .doc VIP
- 2025H1全球短剧营销白皮书.pdf VIP
-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雇主责任保险条款2011版.pdf VIP
- 神经重症患者感染诊治_美国临床神经医学手册(2017-2018)与中国专家共识(2017)的对比与解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