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花溪高校聚集区花燕立交工程.doc
花溪高校聚集区花燕立交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 项目名称:花溪高校聚集区花燕立交工程
二 项目概况拟建项目包含主线道路工程和匝道工程,桥梁,主线道路长620 m,桥全长 m。道路两侧结合规划布置相应的给水、排水、污水电力电煤气等市政配套设施。拟于2012年7月开工,2013年6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1年。
三 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
(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少施工噪声对沿线环境,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要求,施工区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规定标准噪声限值。
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增大机械噪声。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
应尽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并把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时应尽量避开夜间的休息时间,22:00至第二天6:00期间应停止施工,如因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
(2)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须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围栏、围网,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蓬布。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防治。砂土等堆放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起到抑尘效果。
(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全部回用。(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
(5) 生态保护措施
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以减少对沿线植被和动物的影响,施工结束后结合道路绿化规划,对地表植被进行尽量恢复。
2.营运期
(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预测评价结果,加强绿化等措施,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做好路面养护,保证平整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建议规划部门不宜在批准道路红线两侧1 m内修建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建筑物。若一定要建,则其声环境保护措施应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
(2)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尽快实施道路沿线绿化工程,利用植被净化空气,选择吸收扬尘和NO2能力较强的树种在道路两旁种植。
加强运载散体材料车辆管理工作,明确要求采取加盖篷布等封闭运输措施。加强对道路清洁的维护。
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使在用车经常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以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大力推荐使用清洁燃料。
建议规划部门在道路邻近两侧,不应再增建敏感点,应将该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逐步搬迁或改造为商场、商务楼宇、仓库等封闭性建筑,第一排建筑物应尽量向后退缩,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可缓解机动车尾气与扬尘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通过市政管网收集排入截污沟,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禁止直接排入地表水体。雨水设有雨水管网。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行驶,防止道路散失货物造成水体污染。运载危险物的车辆应报相关部门检查批准后方可通行,并须严格监督,防止事故发生。
(4) 景观保护措施
加强对沿线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设置保护标志,禁止过往车辆和行人对其破坏。对道路隔离绿化带、两侧绿化带的恢复植被,要派专业人员定期浇水、修剪、去除病虫害,保证其正常生长。道路和沿线的交通附属设施,如路灯、交通标志等,要定期清洗表面的灰尘,减少视觉污染。
四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查阅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在本公告发布后10日内,到环评单位查阅本项目的环评文件简本。
五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受本项目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该本项目的单位和个人。
主要事项:① 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② 对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的意见和建议;
③ 对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④ 如需了解报告书详细内容,可到索取。
六 起止时间和联系方式
为了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请您参与项目的环境决策,请您在公告发布后10日内,将您的意见以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及时反映给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联系方式如下:
1环评单位: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系人石方红:0851-4704910;
2.建设单位:贵阳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系人:宋阳
贵阳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月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