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类经》序
《类经》序 张介宾 【阅读提示】 张介宾: “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人体虚多实少” 《类经》: ——以《灵枢》启《素问》之微, 《素问》发《灵枢》之秘 《类经》特点: 分类明确,轻重界限恰当 比《内经》原文浅显畅达 校正了旧注的不少缺点和错误 附录二十多篇论文,以抒己见 第一段 《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藏府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第二段 按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曰:“《黄帝内经》十八卷,今《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而或者谓《素问》、《针经》、《明堂》三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葆衡等叙,业已辟之。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辨:通“辩”。 观坡仙《〈楞伽经〉跋》云:“经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亦岂知《难经》出自《内经》,而仅得其什一!《难经》而然,《内经》可知矣。夫《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故玄晏先生曰:“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 儒家十三经: 《诗经》、《尚书》、《易经》、 《仪礼》、 《周礼》、《礼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孝经》、《尔雅》、《论语》、《孟子》 繇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奈何今之业 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 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 正,而绝人长命。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此 其故,正以经文奥衍,研阅诚难。其于至道未 明,而欲冀夫通神运微,仰大圣上智于千古 之邈,断乎不能矣。 《素问·五常政大论》: “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秧!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繇——由其——岂 第三段 自唐以来,虽赖有启玄子之注,其发明玄秘尽多,而遗漏亦复不少。盖有遇难而默者,有于义未始合者,有互见深藏而不便检阅者。凡其阐扬未尽,《灵枢》未注,皆不能无遗憾焉。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而难者仍未能明,精处仍不能发,其何裨之与有? 与:同“欤”,语气词。 第四段 余初究心是书,尝为摘要,将以自资。 继而绎之久,久则言言金石,字字珠玑, 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遗。?因奋然鼓念,冀 有以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启其秘,而公 之于人。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礼记·乐记》: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论语·先进》: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于是乎详求其法,则唯有尽易旧制,颠倒一 番,从类分门;然后附意阐发,庶晰其 韫。然惧擅动圣经,犹未敢也。 第五段 粤稽往古,则周有扁鹊之摘难,晋有玄晏先生之类分,唐有王太仆之补削,元有滑撄宁之撮钞,鉴此四君子而后意决。且此非《十三经》之比,盖彼无须类,而此欲醒瞆指迷,则不容不类,以求便也。 由是徧索两经,先求难易,反复更秋,稍得其绪,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 徧:“遍”的异体字。 第六段 两经既合,乃分为十二类:夫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天矣,故首曰摄生类。生成之道,两仪主之,阴阳既立,三才位矣,故二曰阴阳类。人之有生,藏气为本,五内洞然,三垣治矣,故三曰藏象类。欲知其内,须察其外,脉色通神,吉凶判矣,故四曰脉色类。 藏府治内,经络治外,能明终始,四大安矣,故五曰经络类。万事万殊,必有本末,知所先后,握其要矣,故六曰标本类。人之所赖,药食为天,气味得宜,五宫强矣,故七曰气味类。驹隙百年,谁保无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故八曰论治类。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故九曰疾病类。 二竖: 《左传 ·成公十年》: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