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模竞赛介绍 全国大学数模竞赛始于1992年,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始于1985年; 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是教育部主办的5大赛事之一,去年有近7万人参赛,每年15%左右的增长率;其中85%是本科生; 江苏赛区近百所学校参赛,近4000人参赛; 竞赛分本科组及专科组,本科院校只能参加本科组,每个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参赛; 赛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当前科研,时势的一些热点问题; 涉及微积分,代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最优化方法等相关数学知识; 竞赛形式为开放式,通讯赛。可以利用一切非活体资源,由本校教师组织监督; 采取二级评审制,即赛区评审及全国评审,江苏赛区只有8%的队有资格参加全国评审,其中只有4%的队有资格参加全国一等奖评审; 全国一等奖获奖率1% 左右,二等奖6%左右,省一等奖6%,二等奖8%,省三等奖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江苏赛区参赛队数较多的几所学校之一,近几年成绩有明显提高,是江苏赛区三所获“高教社”杯院校之一。“高教社”始于2002年,每年本专科各评一队,代表了当年参赛队的最高水平。南信大有很好的竞赛环境及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希望今年参赛队的各队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 如何准备 了解参赛必备的数学知识,如高等数学、代数与几何、概率统计、数值计算、最优化方法、偏微分方程知识等; 熟悉常用的数学工具,如matlab,lingo及统计类软件; 多读一些往年优秀论文,学习优秀论文的写作; 必要的技能训练; 熟悉背景 本问题由贵阳市交管局科技处提供,目的是研究、分析公交站台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问题的背景是两段交通事故后的道路交通 视屏,每段视屏约30分钟,包括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及事故后的整个过程。 事故路段为双向6车道,两段视屏事故占用车道不同 (具体信息可参阅:)。 视屏1截图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根据视频1,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用词不当)的变化过程。 2.根据问题1所得结论,结合视频2,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 3.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视频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4.假如视频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请估算,从事故发生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车辆排队长度将到达上游路口。 命题人就该问题希望看到的: 如何合理地将非数字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 实际交通能力如何定义与刻划? 怎样估计交通阻塞长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赛前无法预知,需要分析与猜测命题人的意图,如果是你在生活中碰到此类问题,有可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解析 关于第一问 正确理解实际通行能力:许多参赛队将从视频中得到的单位时间通过横断面车辆数作为实际通行能力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比较认可两种方法:理论公式或阻塞时单位时间通过横截面最大车辆数。 获取部分数据后再作数据分析(视频数据中一会儿阻塞,一会儿不阻塞)。 给出实际通行能力的描述(经验公式,包括事故前后整个过程,第一问约为70-80%)。分析事故整个过程中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 类似地处理第二问。 分析第一问、第二问的差异(第二问比第一问约好8-15%),最好做假设检验,得出显著性差异的结论。 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同车道下游去流有差异,造成不同程度的变道插队。 大致结果(设计标准不低于2000pcu/h,实际约为理论的80%) 事故前与事故结束后单车道 1600pcu/h.(实际3车道,根据平均车速或车密度确定) 视频1 事故过程中单车道平均 1300pcu/h.(仅1车道) 视屏2 事故过程中单车道平均 1500pcu/h.(仅1车道) (按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统计) 视屏1(pcu/min) 关于第三问 单车道 论文优劣主要取决于第三问。 根据视频1:2,3车道被堵,则 即 进入的车辆数- 出去的车辆数=排队的车辆数; 所有的排队车辆分三车道排队。 关于问题4 由下游去流信息,近似假设: 将问题3的公式离散化得: 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际交通能力的理解出现偏差,只看到文字描述,语言描述不准确,不知这是专业术语 ; 模型利用出现偏差,没有弄清楚模型的应用条件。 论文写作不规范。 将实际通行能力理解为实际通过的车辆数,通过视频数车辆(没车通过不代表道路没有通行能力),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队是这样处理的; 三分之一以上队利用交通流模型,参考了公开发表的论文却不注明出处,也不说明引用了那些内容。 (3篇主要论文,1989(东大硕士论文) 19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