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疾病.ppt-水产局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 2014 第一章 病毒性疾病 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1、病原:简称GCHV(国际上也称GVRV)。病 原为水生呼肠孤病毒。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毒株。 2、流行病学:主要在我国中部及南方各省流行。 主要感染当年草鱼、青鱼和罗汉鱼,死亡率可高达 80%以上, 是养殖草鱼鱼种阶段的重要疾病。 2龄 以上的鱼较少生病,症状也较轻。当水温20℃时流 行,25-28 ℃为流行高峰。带毒鱼是主要传染源。 3、症状(1)红肌肉型(2)红鳍红鳃盖型(3)肠炎型。 4、病理变化: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广泛性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出血及微血拴形成,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全身多组织多脏器变性、坏死,最终病鱼因全身多组织多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 5、诊断:确诊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及RT-PCR等。 6、防治: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 病案分析 广东珠海斗门灯笼镇,一四大家鱼混养池塘,水面4.5亩,水深1.7米,3台增氧机(图1)。2012年2月底一次性放草鱼2万尾、鲫鱼1.5万尾、鳙鱼3000尾。2012年3月中旬草鱼开始出现零星发病,随着病程的发展,草鱼的死亡量逐日增加,4月中旬每天死亡100多尾,总共死亡约1500尾,同池塘养殖的鲫鱼和鳙鱼没发病。在发病过程中,养殖户用硫酸铜和三氯异氰脲酸消毒,并饲料拌“鳃皮康”、“三黄散”、“可代金”内服,效果不明显。2012年4月20日下雨,上午池塘水温23℃,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指标:氨氮0.4 mg/L,亚硝酸盐0.15 mg/L,pH值8.0。病鱼多数体表无明显症状,少数病鱼肛门红肿,鳞片脱落,头部和鳍条轻微出血(图2~4)。解剖可见肠系膜和脂肪组织呈点状出血。肠内无食物,内有浅黄色脓汁(图6、7),肠壁具韧性,肠道内壁严重出血。肝脏色浅、表面也有点状出血(图5~6)。病鱼鳔壁充血、出血(图8)。有的病鱼有腹水。取6尾发病草鱼(图2、3)从发病鱼肝脏中进行细菌分离,仅1尾掉鳞严重并尾鳍出血的病鱼肝脏内有细菌感染(图2最下方),其它5尾鱼没分离到细菌。经利洋研究所RT-PCR检测并测序证实:所取6尾发病草鱼均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 分析:1、本病例发病草鱼急性死亡时体表无明显症状,少数病鱼头部和鳍条有轻微出血,而解剖可见典型症状是肠道发红、严重充血、出血,也未见肌肉出血,这可能是2龄草鱼种发病的主要症状,而腹水和肠道内有脓液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后的症状。2、草鱼出血病的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 ℃。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时容易发生流行。精养池塘保持水体稳定、内服保健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方法。3、近几年在东北和华中地区也有大量这种肠道严重出血、充血症状的2龄草鱼种发病,病程长,死亡率非常高,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是否也是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利洋水产研究所 雷燕提供 2012.05.04) 2、锦鲤疱疹病毒病 简称KHVD。由疱疹病毒(KHV)引起,仅感染鲤和锦鲤。可导致80%--100%的死亡率。金鱼、草鱼等混养的鱼不感染。发病高峰水温为22—28 ℃ 。病鱼停止游泳,皮肤上出现苍白的块斑与水泡,鳃出血并产生大量粘液或组织坏死,鳞片有血丝,鱼眼凹陷.患病鱼在1—2天内就会死亡.临床症状同许多普通细菌与寄生虫感染的症状相似,所以要特别注意。 [病例1]患疱疹病毒病镜鲤越冬死亡 辽宁辽中县邢板窑村一镜鲤鱼种养殖池塘,面积23亩,水深2.3米, 2011年6月放养镜鲤鱼苗约3.4万尾,9月份开始发生疱疹病毒病,当时规格约250克左右,因疱疹病毒病死亡2300多尾,之后因水温度下降死亡停止。越冬期间一直吹风泵(用风机向冰下水中充空气),冬季很少降雪。越冬前期未见越冬镜鲤死亡,2012年4月5号池塘封冰全部融化,比往年冰融晚10天左右,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冰融化前后发现越冬鲤鱼上浮、死亡,总计死亡约1000尾左右,同池越冬的鲢、鳙等其它种类没有死亡。 分析:1、鲤鱼的疱疹病毒病在水温18~30℃流行并造成严重死亡,在辽宁一年有两个发病时期,6月初~7月末和8月下旬~9月末。秋季发病池塘在水温下降后停止死亡,但水温低,恢复吃料时间短,体质不能完全康复就进入越冬期。 2、去年秋季患疱疹病毒的鲤鱼越冬后,今年春季多个池塘发生死亡。特别是越冬期间长期吹风泵使水温大幅下降、患气泡病(越冬池鲢鱼少,后期水肥的更严重)、缺氧浮头、化冰时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等都会造成大量死亡。 3、体表出现“白膜”是越冬期死亡鲤鱼普遍发生的症状,可能是病鱼上浮到冰面下水温低应激产生更多粘液所致。本池塘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