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TetracyclinesandChloramphenicols中国药
第九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第一节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 (tetracyclines) 一类具有共同多环并四苯羧基酰胺母核的衍生物。 包括 天然品:四环素、土霉素 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性质 为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药用其盐酸盐。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吸收不完全。 影响因素 络合 与金属离子(Ca2+、Mg2+、 Al3+、Fe3+等)以及乳制品络合而妨碍其吸收,应避免同服含有这些离子的抗酸药和抗贫血药。 饱和性 口服吸收有限量,一次服药量超过0.5g,血药浓度不再增加。 分布 广泛,并能沉积于骨、牙本质和未长出的牙釉质中,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很低。 代谢 药物在肝内有浓缩,通过胆汁排入肠腔,形成肝肠循环,胆汁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10~20倍。 排泄 以原形经肾排泄。 抗菌谱 广谱,但多数G+、G-耐药; 90%类鼻疽单胞菌、大多数布鲁杆菌对四环素敏感,对杜克嗜血杆菌、布鲁杆菌、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有效; 嗜肺军团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鼠疫耶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等抑制其生长; 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有抑制作用。 作用机制 1. 通过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到达并与mRNA核蛋白体复合物A位结合,从而阻止肽链延伸。 2. 引起细菌胞质膜通透性的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成分外漏,从而迅速抑制DNA复制。 作用较弱,属快速抑菌剂。 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 起始 延伸 终止 耐药性 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为渐进型,有交叉耐药性。 耐药机制 1. 细菌胞浆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药物内流减少或主动外排药物,导致四环素蓄积减少; 2. 由于存在核蛋白体保护蛋白,四环素到达核蛋白体减少; 3. 四环素被酶灭活。 临床应用 立克次体、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鹦鹉热、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感染。不作首选,而用多西环素作首选药。 不良反应 1. 局部刺激作用: 口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饭后服可减轻,但影响药物的吸收; 由于刺激性大,不宜im,iv可引起静脉炎。 2. 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多见于婴儿、老人、抵抗力低的患者,合用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或抗肿瘤药物尤易发生。 常见的二重感染: (1)真菌病: 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表现为鹅口疮,伪膜性肠炎,可用抗真菌药治疗。 (2)由产毒的厌氧芽胞梭菌属过度生长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有严重腹泻、发热、肠壁坏死、体液渗出,病情危重。停药,并口服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 3.影响骨、牙生长: 四环素能与新形成的骨、牙中所沉积的钙相结合,致牙釉质发育不全,棕色色素永久性沉着。 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 4. 其他 (1)肝脏损害: 长期大剂量, 可造成浸润性脂肪肝; (2)维生素缺乏: 长期用药, 肠道内细菌减少, 产生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减少并缺乏,应注意补充。 (3)过敏反应: 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有交叉过敏性。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 长效、强效、速效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且吸收不受食物影响; 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活力强2-10倍; 每日只需服药一次,对耐四环素的耐药菌有效 临床上代替四环素、土霉素作首选用。 尚有米诺环素、美他环素 第二节 氯霉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第一个人工合成品,左旋体有效 吸收 易吸收 分布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可至脑脊液及胎儿体内,脑脊液中能达治疗浓度; 代谢 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排泄 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药物经尿排出。 药动学 抗菌谱 广谱。对G+ 、G-菌都有抑制作用,对G-菌作用较强,对G+菌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四环素; 流感杆菌作用强,甚至有杀菌作用; 立克次体、伤寒、副伤寒杆菌也有效。 作用机制 易透入细菌细胞,与核蛋白体50S亚基可逆性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肽键的形成。 对哺乳动物真核细胞的蛋白合成也有弱抑制作用,并抑制线粒体蛋白合成,造血细胞对氯霉素尤其敏感。 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 起始 延伸 终止 耐药性 基因突变,此过程较慢; 耐药因子转移, G-菌的耐药性由质粒通过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省合肥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docx VIP
- 高中数学开学第一课-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优秀课件p.pptx VIP
- 有机化学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六年级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VIP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23〕300号文件).docx VIP
- GB_T 36548-201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pdf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年高考天津卷英语高考真题(原卷版).pdf VIP
- 新高考高中数学 题型全归纳(解析版).pdf VIP
- 2010年初中化学专题二 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