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解读商鞅变法迎合了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解读:
商鞅变法迎合了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不但使居于偏远落后的秦国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奠定了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基础,而且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时代相近,但性质与结果大相径庭。梭伦改革是雅典工商业奴隶主推行的反对氏族贵族专权的奴隶制改革,奠定了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石,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改革,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格局。虽然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比欧洲先行一步进入了封建时代,并且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封建文明,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窒息了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教学建议:
1、借助图片和文字材料设计几个综合性问题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建构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援引一些历史故事和图片,设计若干角色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也可制作“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一览表”。
3、结合材料以课堂讨论形式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并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4、结合商鞅的个人遭遇理解改革的局限性和改革道路的艰难和曲折,感受商鞅义无返顾、执法如山的坚毅精神。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变法的必然性或客观条件)
概念解析:春秋战国概念:
(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B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
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1、经济: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1)表现
①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兴修水利(如都江堰);农田施肥;开垦荒地(主要指开垦井田以外的私田)。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推广。铁器时代标志生产力显著提高,铁器与石器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硬度强、更锋利的优点;
“牛形酒器”图:
从侧面反映了牛耕已经出现并逐步推广。牛耕与铁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牛子耕。
②手工业技术进步
冶铸、纺织、漆器工艺(夹纻技术)等都有新的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
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
(2)影响:经济(生产关系的变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①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阶级关系变动
②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产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随着私田的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随着土地私有,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使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瓦解,从而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③引起政治领域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化。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势力的壮大,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从而成为历史的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推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和贵族联合专政成为历史的必然。
另外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也纷纷变法。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设问:谁要求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1)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变革的内容
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碌制;
②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
③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实现目标的途径: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3、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1)春秋是争霸战争,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战争更加频繁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图:
1956年出土与四川成都,表现了兵战的阵势,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的时代特点。
(2)为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发展生产,扩充实力
(3)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