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教育和科技成就 (一)宋代教育的特色:学校教育制度上等级差别不断缩小,不问门第出身,择优录取。重视发展地方学校,地方州县学发展到高峰,“学校之设遍天下”。 (二)宋代科技成就: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大发明。沈括《梦溪笔谈》、法医学《洗冤集录》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1、尊崇程朱理学 明太祖“即位之初,首立太学,……一宗朱氏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学不讲。” 科举考试,以钦定的《四书》、《五经》为内容,以程朱理学为标准。 2、压制异端思想 康熙曾向臣民颁布十六条训谕,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其一为:“黜异端而崇正学” 康熙五十三年,谕令全国“严绝非圣之书”。 文字狱 压制异端思想 镇压反满思想(清朝) 雍正时江西省科举考题“维民所止”,主考官礼部侍郎查嗣庭遭下狱致死。 胡中藻(乾隆时曾为广西学正、内阁学士),其诗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等,说诋毁乾隆,被杀。 老臣梁诗正:不以字迹与人交往,无用稿纸亦必焚毁。 二、早期启蒙思潮 1、李贽(1527—1602年),字卓吾、笃吾,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晚年落发明志,甘以异端自居,说:“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续焚书·与曾继泉书》) 李赞的思想以倡童心说、平等观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叛逆”精神。 2、黄宗羲 (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高举公天下的旗帜,激烈抨击暴君暴政,乃至否定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 黄宗羲理想中的政治模式是“三代之法”,主张恢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制。 3、顾炎武 (1613—1682年),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后因清朝人主中原,更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 批判“私天下”的政治体制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主张 批判八股取士,改革育才选官制度 4、王夫之 (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于衡阳石船山,自称“船山遗老”,故人称“船山先生”。 “循天下之公”论 理势相成与政治变革 理欲合一论与人禽之辩 道器统一论与任人任法并重 道统、治统与尊君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1、图书整理 编纂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2、古典科技 问世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潘季训《河防一览》、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方以智 《物理小识》等 3、乾嘉学派 在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整理与考据。 四、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 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将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气质之性” 人体形成之时,必禀此气,由于气精粗、厚薄、清浊、久暂的不同,就产生了善恶、贤愚、贫富、寿夭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异。它有善有恶,名曰“气质之性”。 “天命之性”——“道心”:善 “气质之性”——“人心”:恶 在道德修养上,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天理实际上指“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他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陆王心学 陆九渊(1139—1193年),“象山先生”。 其思想体系中,“心”是一个根本的范畴。他从禅宗“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而来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把空间和时间说成是人心的体现,完全否认在人的感觉之外有什么客观存在的东西。 在认识论上,认为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吾“心”中,只要“切己自反”,悟得本心,即可“心明”、“知理”。 王守仁(1472—1528年),“阳明先生”。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得命题,认为身体的主宰便是心,心的本体便是理,心外无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 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他说“心即是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其途径不是要通过实践,而是要到心中去体认先验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宋词 、绘画 、古文、诗歌、饮茶、瓷器、服饰等无不雅致清秀。 宋.刘松年《西园雅集》局部 黄庭坚书法 宋 瓷 三、市民文化之勃兴 傀儡戏、参军戏、市人小说、杂剧、讲史、说书、皮影、角抵、花鼓等市民文化迅速崛起并跻身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梁录》及《西湖老人繁盛录》等书,均载有北宋末年至南宋时代,汴京与杭州的市井文化景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