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契约责任回归侵权责任
回歸法條競合說
-從法律繼受與經濟分析的角度思考-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說明,因為侵權行為請求客體與舉證責任的限制,導致契約責任的擴大,來補充侵權責任之不同,進而導致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而加速了請求權自由競合說的發展,更在訴訟法上引發了訴訟標的理論的爭議。
本文以經濟分析的角度,說明採用舊訴訟標的理論造成許多無謂的成本。而透過交易成本的方析,也得出不完全給付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類型,其和侵權行為根本不該自由競合,而該採取法條競合。
而根本的解決之道,乃是徹底檢討侵權行為對於請求客體與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找出真正合適的區分判準,法條才不用這樣一點一滴的修改,學說也不用做出各種奇奇怪怪的扭曲解釋,節省立法成本與學術成本。
關鍵字
舉證責任、請求權競合、法條競合、侵權行為、不完全給付、交易成本
壹、問題 2
貳、民法請求權競合與民事訴訟法訴訟標的理論 3
一、實體上的請求權競合 3
(一)學說演變 3
(二)實務演變 3
二、訴訟法上訴訟標的理論之爭 4
三、問題源頭 5
參、從契約責任擴大到競合理論發展 5
一、侵權行為難以成立導致不完全給付學說誕生 5
二、我國民法第二二七條之爭 6
三、侵權行為請求客體限制舉證責任限制 7
(一)請求客體限制 7
(二)舉證責任限制 7
四、德國侵權與契約之競合對該國與我國競合論發展的影響 11
五、小結 12
肆、經濟分析 13
一、訴訟成本 13
二、立法成本與學術成本 13
三、補償法則與交易成本 15
伍、回歸侵權責任 16
一、採取正確舉證責任分配法 16
二、廢除不適任客體限制 18
三、回歸侵權責任 18
陸、結論 19
「選錯基準線,將使得我們陷於毀壞性的社會均衡中,以個人單獨之力,是無法脫逃的;選對基準線,雖無法除去所有執行上的差錯,但其改正的機率增加,則無庸置疑。」 Richard Epstein
壹、問題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歷來有所謂的訴訟標的理論之爭,目前基本上採取舊訴訟標的理論,某部分兼採邱聯恭教授提倡的訴訟標的相對論。舊訴訟標的理論的大意乃是,當人民同時擁有數個請求權時,他若以其中之一起訴而敗訴,他還可以拿另一個請求權來起訴。這個制度的壞處,一個是會浪費國家司法資源,一個則是會讓被告疲於訟累。
而之所以訴訟法上會有舊訴訟標的理論的產生,則是因為實體法上採取所謂的請求權自由競合說。亦即當一個事實發生,符合數個法條的構成要件時,當事人就同時擁有數個法條的請求權。這個制度的壞處,一方面是增加人民與法官的找法成本,另一方面則是產生了舊訴訟標的理論。
本文的目的,即試圖剖析請求權自由競合說的背景來源,而不難發現,最重要的導因,乃是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的競合。進而,本文則希望運用經濟分析的觀點,檢討如此的制度設計,是否合理。
本文第貳部份,將簡單回顧請求權競合的學說爭議與訴訟標的理論之爭。第參部分,則試圖探原目前制度的來源,尤其是德國制度的演變,對我國的影響。第肆部分,則嘗試運用法律經濟分析理論的觀點,來看待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的競合。第伍部分則依循批判論述,提出改革建議。第陸部分為結論。
貳、民法請求權競合與民事訴訟法訴訟標的理論
一、實體上的請求權競合
(一)學說演變
關於請求權競合的學說,一共有三,在德國初發展時採法條競合說,後採請求權競合說,請求權競合說下有兩說,一為請求權自由競合說,另一為請求權交互影響說,後者繼法條競合說後在德國成為通說,最後受新訴訟標的理論的逼迫,採請求權規範競合說。
我國傳統學者對此議題討論不多,通常僅於教科書中簡單說明。第一位提出詳細論文檢討者,乃王伯琦於一九五五年所撰之「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一文,採法條競合者,後有鄭玉波採之。採請求權自由競合說者有史尚寬,採請求權交互影響說者,有梅仲協,採請求權規範競合說者,則是為文詳細介紹學說演變的王澤鑑。應注意者,傳統學者皆於討論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時,主張上述看法,至於其他的競合,例如物權返還請求權與債權返還請求權與不當得利的競合(此為另一個較重要的競合,本文稱之與「回復」有關的競合),較少發表意見,推論應採請求權自由競合說。
目前實體法學者則少見討論,應皆接受請求權自由競合說,而訴訟法學者也無動於衷,站在請求權自由競合說的前提上討論訴訟標的理論。
(二)實務演變
我國實務對於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時,民國二十二年上字第一三一一號判例:「民法就租賃物因承租人失火而致毀損滅失者,既有四三四條之特別規定,則關係於因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應負責任之通則,即無適用之餘地。」即採法條競合說。該判例存在甚久,後於六十年台上字第一六一一號判決與六十年台上字第二○○號判決,也都採法條競合說。不過該兩判決所採之法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