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

公司治理執行現況 - 內部關係 (2) 股東會 法律規範上制定許多保護股東的相關規定,並賦予股東參與公司的權利,包含選任董事及監察人、決定董監事之報酬、直接提案權以及核准公司章程之修改等 薪資報酬委員會 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就應設置薪資報酬委員會 依證交法之規定,薪資報酬委員會成員由董事會決議委任之,其人數不得少於三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 公司治理執行現況 -外部關係 (1) 資訊透明化 在公開市場之資訊公開,證交法及公司法都有相關規範 向主管機關提供的申請書及相關文件中,以公開說明書最為重要,其內容記載許多公司的資訊,是投資人及主管機關判斷公司的重要依據 在交易市場的資訊公開,包含了定期資訊及不定期資訊 定期資訊包含每月營運狀況、定期財務報告、年報及內部人交易資訊等 不定期資訊包括重大資訊適時公開、取得或處分資產之申報、徵求委託書、或現金增資等 公司治理執行現況 -外部關係 (2) 歸入權 發行股票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超過公司股份 10% 之股東,對公司上市、上櫃、興櫃股票或公司發行具有股權性質之其他有價證券,在取得六個月內自行賣出,或賣出後六個月內再買進而獲利者,公司應請求將買賣利益歸於公司 主要是為了防止內部交易,並鼓勵長期持有股票 公司治理 Chapter 14 學習重點 介紹公司治理的起源 了解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礎 從董監事、股權結構、關係人及大股東的面 向探討公司治理 分析公司治理的監督機制 說明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的施行 了解股東行動主義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礎 Robert Monks 和 Nell Minow 合著的《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中,定義公司治理為:決定公司方向與表現之不同參與者間的關係 主要參與者有: 股東 董事會 以執行長為首的經營階層 公司的治理表現就存在於這三方衝突之中 委託人與代理人 公司內存在各種不同參與者,每位參與者都希望專業經理人能為他們創造最大利益,這些參與者就是這個公司的委託人 (Principal) 受到委託去執行決策、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專業經理人,就是公司的代理人 (Agent) 代理問題 (1) 委託人的衝突 由於不同的委託人對於「最大利益」的看法不同,代理人很難面面俱到 由於代理人往往是獲得公司最大股東支持的董事會所選出,所做的決策往往必須遵循大股東意志 但是小股東的利益不一定與大股東相同,所以小股東可能會感到利益受損 代理問題 (2) 委託人與代理人間的衝突 代理人容易有自利傾向,做出有可能不利於委託人的決定,形成代理人與委託人間的衝突 剩餘請求權 (Residual Claim):代理人所管理的公司資源減去代理人本人的持股與薪資 剩餘請求權人 (Residual Claimant):擁有上述資產的人 剩餘請求權人必須有一個監督機制,用來確保代理人的決策,以維護他們的最大利益 代理人與委託人的重疊性 (1) 實務上,委託人與代理人身份時常重疊,容易造成經營權、所有權合一,監督機制不彰的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若公司監督功能不能完善運作,大股東自利或代理人自利的情形很可能同時發生,於是容易產生三種問題: 特權消費 (Perquisites) 現象 董監事酬勞偏高 內線交易 (Insider Trading) 問題 代理人與委託人的重疊性 (2) 特權消費現象 大股東身兼代理人,他們能先提撥公司資源做為薪資、配車、甚至房舍津貼等,而削減了所有股東的權益 董監事酬勞 當董事長是最大股東又身兼總經理時,有制訂董監事酬勞、總經理薪水的權力,容易出現董監事酬勞偏高的問題 內線交易問題 大股東兼任經理人,對於公司內部資訊有詳細掌握,能夠在利多空消息前先買賣股票,造成資訊不對稱的情形 公司治理的觀察指標 有關公司治理,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來觀察: 董監事組成 股權結構 超額關係人交易 大股東介入股市 董監事組成 董事會的組成,必須儘量保持獨立角色,不偏袒經營團隊與大股東任何一方 實證研究都顯示,當公司的最大股東同時擔任公司董事、監察人比率越高,公司治理的程度越差 當專業經理人和其他股東加入董事會時,對公司治理有正面作用 公司的獨立董事席次越多時,董事會獨立性增強,對公司績效有正面影響 股權結構 理論上,公司的股權應該能夠透過公開發行市場分散股權,而達成股權大眾化的狀態 實務上,卻有很多複雜的股權架構設計,能夠讓大股東的股東權益超過實際持股,達到一股不只一權的結果 有以下方式: 雙階股權結構 (Dual Class Shares) 投票權偏離現金流量權 金字塔結構 (Pyramid Structures) 交叉持股 (Cross-Holdings) 雙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