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感冒.ppt
中医内科 感 冒 北京 中 医 药 大 学 第三附属医院 讲授:胡晓玲 1、定义: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2、历史沿革 (1)病名: 感冒始见 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感冒为感受之意。 元代《丹溪心法·头痛》中始把感冒作为病证名。 《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就提出“因岁气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认识到有的感冒有流行性、传染性,当隶属于“时行病”类。 随着温热病学的发展,清代医家的认识更加清楚,林佩琴《类证治裁》一书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2)?症状 《素问·骨空论》说:“风为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中有“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喜嚏”的描述。 隋《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所记述的“风热候”中指出……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七八日微有青黄脓涕如弹丸大,从口鼻内出为善也”。 可见当时对风热感冒的临床见证已有认识。 (3)??辩证施治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是对伤风论述,以六经辨证,而伤风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元代《丹溪心法·伤风》强调伤风病位属肺,根据辨证分别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清代李用粹特别强调感冒除风邪侵袭外还与体虚和身体不同素质有关,《证治汇补·伤风》云:“有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慎即显风症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 又有“肺家素有痰热,复受风邪束缚,内火不得疏泄……此表里两因之实证也。”可见《证治汇补》对虚人感冒己有了深人认识,并提出应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 (4)治 疗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麻黄二个汤证,治疗风寒感冒,辨别表虚、表实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代医家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明·龚廷贤提出感冒风寒之说,《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有“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并主张用十神汤以麻黄、紫苏、川芎、白芷等辛温解表。 此后治疗时行感冒,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之意,多用桑菊饮、银翘散之类辛凉解表。 3、与现代医学关系: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感冒之病因,主要为感受风邪疫毒,尤在气候突变,寒暖失常,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易发。 1.感风邪 疫毒 风邪为六淫之首 冬季多属风寒, 春季多属风热, 夏季多挟暑湿, 秋季多兼燥气, 梅雨季节多挟湿邪, 感冒或伤风。 2.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 生活起居不慎,寒暖不调 过度疲劳, 皆使肌腠不密,肺卫调节功能失常,卫外不固,遇外邪侵袭易发病。 年老体衰或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久病、重病之后, 致正气虚弱,肌腠空虚,卫表不固,极易为外邪所侵为体虚感冒。 且感邪性质与体质特点相关,阳虚之人易感风寒,阴虚之人易感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感外湿,湿热偏盛者易感受暑湿。 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邪、疫毒 卫表不和: (时令之气、非时之气) 肺卫 正气虚弱,肺卫失常 肺失宣降: (起居不慎,过度疲劳, 体衰,久病) 病位: 肺卫,而主要在卫表。
文档评论(0)